司马衷招募的兵士有八千多人。
王兴和刘连那边也有四千多人。
若按照西晋正规编制。
队以上没有严格规制,各种军队编制也不同。
当时。
国家军队分为三种。
是为中军,州郡府兵和外军。
中军自不用说,就是拱卫京师的卫队。
王兴的侍卫营,是其中的精锐中的精锐,属于皇帝的贴身卫士。
另有护卫和其他中军力量。
此时。
司马衷名义上只是一只地方上起事的力量。
不属于中军也不是州郡府兵,更不是外军。
因为外军担负的责任是,抵御外来入侵的敌人。
不过,按司马衷自已的理解,他还是把自已的力量划入到了州郡兵的行列。
这是有考量的,也有他来自后世的发达军事头脑的思考。
他精读历史,自然深谙历史上的诸多战投战事和军事理论。
故此,他按当时的情况,再融合于自已后世的思想,便把自已的兵士编制成军。
10人一行。
50人一伍。
250人一队。
1250人一营。
6250人一个军。
他按照的是五五编制。
如果考虑到后边的东晋王朝,当时队以上,编制称为幢,军官称为幢主。
这个称呼叫法,司马衷觉得不好听。
那还不如以后世的称呼来的好,而且当时也有营的称呼,更位可王兴和刘连所带的侍卫监的营,人数也是1000人,与其大概相当。
于是这个编制便定了下来。
也成了司马衷以后一直使用的办法。
按照这个人数来看,司马衷手下的重要级别的人物,文丁,刘弘,王兴和刘连,自然是成为统率一军的将领。
队伍大概正好可以编制成二个军。
如此一来,便有两个将军无法统兵。
司马衷便以资历和战斗力为主,暂时先设两个正将军,另外两人为副将。
不过这样也有难度,四人之中,唯有文丁年轻又没资历,他做副将没问题,可是剩下的三个人让谁当副将就有困难了。
王兴和刘连原本同为侍卫监营长,资历相差不大,刘弘资历最老,必是正将军的不二人选。
故此,困难就在王兴和刘连二人之中产生。
思来想去,司马衷最后还是决定让刘连为副将,毕竟他在自已这里没有什么功劳。
王兴则助自已两次杀贾素,又杀李林儿和程据。
他这么决定,不有另一番考虑。
他估计用不了多久,自已的力量会迅速壮大,到时候什么千军万马,数十万的军队都是轻而易举,大家也就不用再为一个将军之职争来抢去的了。
那么将军人选定好,四人之下,梁达,郭玉和郑先,自然就是最老的带兵之人。
如果说将军之下,次一级的要行校尉之事,去带一个大队,他们也是可以的。
不过统帅身边,总不能少了人的,于是司马衷在安排之后,决定让这三个人暂时行了司隶校尉等职务,并不直接领兵,而是可以跟随他左右征战。
在经过一番整顿和安排之后。
于是郭玉和郑先来到了司马衷身边,担负联络和护卫之职。
梁达留在军营,他要担当第一营营长之职。
怎么说也要有一个老点的家伙,可以镇住后边上来的年轻营长。
他把这个想法说与刘弘等人听后,他们不但非常支持对于将军任职的决定,也赞成他的这个决定。
于是他决定立马出兵。
时不我待。
战火已经燃烧到了近前,他如果再不出击,必定会诒误战机。
“诸将听令,本公令文将军做先锋,刘弘老将军殿后,发兵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