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两者就是一个取舍的事。
史怀义是严格按照杨勇的安排去执行,杨勇说要保证安全性,他就往死了去查这些人的背景,直到反复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会放进盐务监干活。
而这时候,杨勇又要史怀义提高产量,那对于史怀义来说,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然,他也去请教过史万宝,不过史万宝有意让史怀义脱离自己独当一面,所以并未提出什么合适的建议。
导致现在史怀义每天都快愁白了头发。
但李少值就不一样了,光看其一个官宦子弟居然敢亲自下地做农活,便足以见得其不是一个喜欢墨守成规之人。
在他眼里,安全性也好,效率也好,只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即可,不需要做到极致。
起码现在不需要。
这和杨勇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过当着史怀义的面,杨勇并没有对李少值进行大加赞赏,毕竟总是要适当照顾一下这位京畿盐务总监的心情,所以杨勇只是不动声色地颔首道:“火源呢?”
杨勇没有反对,其实就已经是默认了自己之前所说的可行性,李少值答道:“回殿下,在下这几日仔细看过盐务监煮盐时的过程。
其中煮盐之时,盐务监如今所用的大多都是木炭,可木炭昂贵,这便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制盐的成本增加。
所以在下以为,可以采用新的火源代替木炭,进而减少煮盐时的成本。”
听完李少值这番话,史怀义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如今关中地区人口稠密,对于柴火木炭的需求量剧增,加之关中地区已经被古人开发了数百年之久,木炭的价格水涨船高是必然之事。
其中盐务监制盐时,绝大部分的成本损耗,都是来源于木炭的花费。
可想要找到木炭的替代品,却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杨勇心中倒是动了动,不过他没说话,毕竟李少值既然提出了这方面的见解,那必然是有自己的应对之策。
所以杨勇只是看着李少值,道:“李大郎有何良策?”
“在下之前听闻,河东之地盛产一物,外表漆黑无状,却可如木炭一般燃烧,且价格低廉。
若能以此代替木炭,在下以为,或可降低盐务监不少的成本花费。”
听得李少值的话,杨勇心中就已然有数了。
漆黑无状,但却可如木炭一般燃烧,而且还是河东之地盛产,定是煤炭无疑了。
“李大郎所说的,可是石炭?”
“殿下也知晓此物?”
李少值心中有些小惊讶。
这种东西在隋朝时期还没开始大规模使用,平常的市井小民或可听个热闹,但杨勇这等身份,按理来说,是听不到这种热闹的。
“我记得,石炭好像有致人窒息而死的案子吧……”
史怀义在一旁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确实有过。”李少值点了点头,没有否认,“不过那些案子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所使用之人都是于冬日将石炭放置于室内取暖,最后窒息而死。”
说着,李少值看向史怀义,解释道:“在下家中有一位佃农,便是河东人氏,曾在闲时和在下提及过,若是将石炭其置于室外燃烧,便不会令人窒息而死,唯有时间过长会导致些许的眩晕之感。
只需要立刻离开燃烧之地,休息一段时间,便可安然无恙。”
“若是如此,那还可以。”史怀义点了点头,又道:“此物价值几何?”
“十斤不过数文。”
史怀义两眼顿时放光,惊喜道:“价格竟如此低廉?”
如今京城周边普通的木炭,价格一斤便要百余文,尤其是如今已经入秋,如果再过几个月等入了冬,价格只会更加昂贵。
而这石炭十斤不过数文,加之无法在室内使用,便是入冬,这些煤炭也无法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