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清代名医王汉皋在《王氏医存》里面就有讲述:‘患者侧卧,则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覆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低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弛;若身覆,则气压而脉困;身若动,则气扰而脉忙。故病轻者,宜正坐,直腕、仰掌;病重者,宜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边上祁远山听的是连连颔首。
方乐说的是最为基础的一些东西,可这些基础的东西却都是经过不少人系统整理出来,是作为教材来用的,说法更为全面,更为系统。
随着全国一些系统化的中医院校的成立,杏林界也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被传统中医人称之为学院派,传统中医人大都是瞧不上学院派的水平,可不可否认的是,学院派的基础和理论知识都很扎实。
祁远山算是传统中医,一身本事大都来源于自学,看的大都是以前的一些中医典籍,因而方乐这种比较系统的说法在祁远山听来就更为明了和简洁。
“诊脉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呼吸,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诊脉的时候医生自己首先要保持呼吸自然均匀,清心凝神,以自己的呼吸来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
“《诊家去要》中有说:‘凡诊脉之道,先须调平自己气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关位,却齐下前后二指,初轻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后自寸关至尺,逐部寻,.一呼一吸之间,要以脉行四至为率,闰以太息,脉五至.为平脉也,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
方乐继续给赵媛说着。
“方乐哥哥,这么复杂吗?”
赵媛听的眉头微皱:“我看祁爷爷给患者诊脉的时候,什么时间都可以,也没那么多讲究。”
“凡事要循序而渐进,不会走,就想跑,这样怎么能学会东西?”
方乐还没说话,边上的祁远山就沉声呵斥:“中医不仅仅讲究勤学,同样讲究天赋,学医之初,切忌心浮气躁,特别是诊脉,不得其法,不得其领,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入门。”
“只有先得要领,熟练掌握,才能在实际的临床中灵活多变,尽可能的排除干扰,最大限度的获取患者的真实脉象。”
“祁爷爷说的不错。”
方乐笑着点头,中医的门槛是相当高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每一种诊断手法都是讲究天赋的,就诊脉而言,有的人真的是一辈子都无法入门,望诊也是一样,不得其法,不得其领,同样难以入门。
要求是要求,实际是实际。
在实际的临床中,什么样的情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都会遇到,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并不是每一次诊治都能做到让患者达到最高要求和标准。
比如时间,比如体位,比如情绪等等。
可在学习之初,尽可能的按照标准来,才能最快入门,熟练之后,才能变通。
只有走的稳了,才能开始奔跑,不会走,就想跑,自然是不现实的。
赵媛脸一红,不敢说话了。
“凝神静气!”
方乐提醒道。
赵媛这才深吸一口气,然后把三根手指放在了方乐手腕的寸关尺位置。
赵媛很显然跟了祁远山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方乐前几次来的时候没见到人,从赵媛诊脉的手法来看,最起码寸关尺三部拿捏的还是挺准的。
“脉有浮、中、沉三候,所以诊脉的时候,对应的手法也是举、按、寻三种,以辨别脉象的深度。”
赵媛摸脉的时候,方乐继续在边上道:“轻手感受,察觉脉搏,就是举,重手感受就是按,不轻不重是为寻......”
赵媛没有吭声,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感受着方乐的脉象。
对于初学者来说,想要通过脉象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至少都需要脉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