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9年,为了换取辽国对自己的支持,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由此之后,中原政权再无险可守。
游牧民族可以将燕云十六州作为前哨阵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石敬瑭的荒唐举动,导致整个大楚王朝,在三百多年间,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石敬瑭此举让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也给后面的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从辽军手中收复幽云十六州,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三代帝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但是,直至楚太宗赵光义去世,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来。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
叶隆礼《契丹国志》: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这段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
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
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
燕云地区北部的长城与五关构成了牢不可摧的人工防线。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
紧挨着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又一道防线。
它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关系。
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意义同样重大。
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比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
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如汉朝)彻底击垮。
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被彻底改变。
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燕云十六州所辖的地区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
其北部在今河北北部地区,处于广阔而平坦的华北大平原北端,囊括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
西部在今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
燕云十六州这一狭长地区形势非常险要,在古代确系一道军事天险。
燕云地区北部横卧着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
辽国设立“五京”,以“燕京”为南京,以“云州”为西京。
这种从“行国”过度到“行国”,“城国”并存的国家布局,大大巩固了国家的根基。
楚神宗曾经坦言:
“二敌(契丹、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朝,尤强盛也。”
燕云一带与中原王朝接壤,成为辽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区域和军事缓冲地带。
原来中原王朝防止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重重关隘,却成为了辽国抵御中原北伐的重要战略地带。
辽国在此派重兵把守,使得燕云地区毫无疑问地成为辽国的政治和军事核心地带。
尤其是辽南京,是抵抗中原北伐的咽喉之地,也是契丹、辽国南下窥探中原的前沿阵地。
具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