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老头,却是一声长叹,“一看你这老弟,就没体会过那种不但吃不上饭,连树皮草根都啃不上的日子……”
“四年前那次大旱灾,不但关中受灾,我们河南道一带可也是受灾严重。”
“地里的庄稼被旱死,一粒收成都没有。”
“记得那时候,十里八乡的人,可都四处逃难去了。上了年纪跑不动的,好多人都活生生饿死了。”
“而我那儿子儿媳,心里孝顺,就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和我这小孙子留下来,双双往长安城逃难来了。”
“可逃难又能怎样?别说一路上没有吃的,照样只能被饿死,就算逃到长安城,可朝廷不也照样没办法,拿不出粮食来让大家活命?”
“我儿子儿媳,那是孝顺我,才双双逃难去了。毕竟家里只有那么一点粮食,多两个人,就多两张嘴。”
李世民没说话,只认真听着。
老头揉了揉有些泛红的眼眶,继续说到,“老汉我也是后来才得知,儿子儿媳逃难到了京城,果然,朝廷也没有钱粮赈灾。”
“又随着难民,辗转到了万年县,还好,老天有眼,正是那万年县公杨老爷,派人把他们领到了山上,安顿下来。”
“不仅盖了简单的房舍让他们两口子住下,每天还分发一定粮食,让他们小两口总算活了下来,不至于被饿死。”
“而且不仅如此,杨县公还在山上修建了很多作坊,允许大家去做工,工钱也丰厚。”
“因此我那儿子儿媳,就留了下来……”
顿了顿,又呵呵一乐,“到现在,他们两口子,不但已经在那伏虎山新城里,有了一套自己的房房子。”
“儿子现在去了那什么钢铁铸造作坊上工,虽累些,可工钱多。听说,现在都是一个什么小管事了。”
“儿媳操持家务,还能顺便从作坊,接一些收工活在家做,也能挣不少钱。”
“听说现在,不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那工人食堂每天还能吃上肉,每年还能攒下好几贯钱!”
“这在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啊!”
“不仅如此,听我儿子托人带信说,现在那杨县公,还在伏虎山所有工人中,实施了一种新的政策,据说是搞什么试点……反正我们这些百姓,也不懂!”
“大概意思,就是凡是伏虎山的工人,包括家属子女,一个人每年只需要缴纳一百文钱,就发一张凭证。有了这凭证,以后无论生了什么病,只要在他们那盛世大医馆治疗,所有费用全部报销。说白了,就是一文钱都不用花。”
“虽然,谁也不想生病,得这个实惠,可说到底,终究是有了个保障啊。反正一百文又不多,估计也就我儿子一两天的工钱。”
刹那间,李世民却是神色猛地一愣。
望着这老头,嘴巴微张,满面错愕。
至于这老头所说,当年关中大旱,那可恶小儿赈济的许多灾民,都选择留下来安家,进了作坊上工,他倒是一清二楚……
可那小畜生,折腾的那什么只需每年交一百文,就可全免费看病,又是什么情况?
上次去那小儿府上,也没听说过啊。
而不等他说话,老头又笑盈盈道,“其实说实话,老汉我这次去伏虎山,倒也不是非去不可……”
“毕竟这几年,自从那杨县公培育出红薯,还研究出了养猪技术!再加这两年,实不相瞒,我们县里来了一个新县令……”
“叫刘文才,据说就是杨县公的弟子。”
说着说着,却是一下子乐了,“自从他一来了我们县做县令,就带着大家修路修桥,修灌溉庄稼的蓄水池。”
“不仅如此,还请了一个叫高武的年轻人,据说是他师侄儿,来专门指导大家伙种植绿菜瓜果,还推行什么改革!”
“别的不说,就我们家庄子邻居张老八,以前穷得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