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之中再度度过了几十年时间。来自H1星系的各项数据如约而至,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各个文明高层与精英开始被唤醒,开始参与制定文明长期发展规划这一项庞大的工程。
H1星系的主恒星,是一颗比太阳质量大了一些的白色亚巨星,相应的,其表面温度也比太阳更高,辐射也比太阳更为勐烈。
它的年龄与太阳类似。不过对于恒星来说,其质量越高,寿命便越短。它年龄虽然与太阳类似,但太阳此刻不过处于壮年,它却已经出现了衰老的迹象。
它正在无可避免的向着红巨星演化。
在距离它最近的地方,有一颗被它引力锁定了的可怜岩质行星,其质量大约和地球类似,但半径要比地球低12%。这意味着它具备更高的密度。
它面对恒星的一面终日高温,最高温度可达近千摄氏度,足以融化许多钢铁。背面则终日严寒。
除了这颗行星之外,它还有另外足足四颗大行星,其中两颗岩质,两颗气态。再之外,便是寥寥几颗矮行星了。
让科学家们感觉有些奇怪的是,这个星系之中,除了较大的星体以及它们的卫星之外,类似小行星、彗星之类的天体十分稀少。这可与太阳系完全不同。
太阳系里,仅仅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中间的小行星带,便有至少数百万颗小行星,更不要说柯伊伯带、黄道离散盘等海外天体的数量了。
一众科学家们研究了许久,最终才达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在数亿年前,有另一颗恒星近距离掠过了它,其引力引起了这个恒星系内部的混乱,最终在恒星与众多大行星的共同作用之下,大部分质量较低的星体要么被大行星引力俘获成为卫星,要么撞击到了大行星之中,剩下的则大部分都被驱逐出了星系的缘故。
如此,才形成了这个恒星系之中,仅有大猫小猫两三只,没有数量繁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小星体的模样。
不过这些都是属于学术层面的讨论。从现实层面来说,有没有那些小星体都无所谓。
时间飞速的流逝着,转眼间便又是十几年时间过去。
此刻,人类舰队相对于H1恒星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每秒钟仅有几十公里的样子,并且仍旧在迅速降低之中。
最终,整支舰队停泊到了H1星系之中,从内向外数第四颗行星——编号为H1-4的这颗类似土星的气态巨行星旁边。
H1-4行星质量和大小都与土星类似,不过因为H1星较为勐烈的辐射的缘故,它的表面温度要比土星高出许多,其磁场也更加强大。
人们发现,H1-4行星的磁场延伸到了数百万公里之外的地方,几乎笼罩了它的整个卫星系统。来自于H1恒星的勐烈辐射与这颗行星的磁场剧烈交锋,造就出了远比当初地球之上所能看到的,更庞大数百数千倍的强烈极光,壮丽而辉煌。
因为自身运动及辐射影响,还有卫星引力的综合作用,H1-4行星之上存在着极为勐烈的风暴。通过观测仪器,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这颗行星的赤道边缘,有一个笼罩范围高达十几亿平方公里的巨大风暴,这占据了这颗行星表面积的足足40分之一左右,比木星之上的大红斑还要大,足足相当于地球总表面积的三倍还要多。
更进一步的观测表明,在这个巨大的风暴之中,风速最快的地方甚至于已经接近了音速。在这样勐烈的风暴之下,就算是人类文明最先进的“水星”级战舰不小心陷入,也会被直接撕裂。
太空环境,与星球表面环境总归是不同的。
同时,在这颗行星的影响之下,围绕着它运转的众多卫星也环境十分恶劣。有的熔岩遍布,有的地震频发,有的卫星喷射的冰火山,甚至于能直接喷射到环绕轨道去。
但人类文明仍旧选择了这颗行星作为第一落脚点。原因很简单,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