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是任务提出的特殊要求。
处处透着古怪的任务。
“老赵,要贴树梢了,超低空气流不稳定,注意姿态。”李海提醒道。
“明白,云天,检查一下液压系统除冰系统。”赵飞燕说。
战云天马上检查了一遍液压系统,报告,“液压系统和除冰系统都正常。”
“收到。”
赵飞燕可以放开飞了。
高寒地区飞行最怕的就是结冰,而结冰往往直接影响到的是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太重要了,这个玩意儿要是失灵,神仙也救不回来了。
战斗机还好,因为有速度,因为结冰问题引发故障的例子极少,但是直升机是完全不同的,结冰是直升机杀手之一。
因为结冰问题导致的空难,全球范围太多太多了。
其次就是液压系统,这玩意儿是控制飞机的骨骼筋络,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因此,一般飞机都有充分的备用手段,甚至一些飞机干脆上两套相互独立的液压系统,一套失效还有一套。
而有些战斗机,主传动系统是电传,副传动系统则是液压,双重保险。但是这样一来,会大大增加飞机的空重,又是一个难题。
苏-27的飞控系统之所以遭到诟病,是因为采用了电传加机械传动的复合方案,是两者结合的一套,没有备用系统,不但重量大,故障率也高。
我军飞行员因为这个先天缺陷吃了很多亏,直到国产四余度电传系统出来,问题才得到缓解。
赵飞燕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飞行高度和避让地形上,贴着树梢飞行需要飞行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山区里的树木因为地形的高度而变化,飞行员需要频繁地调整飞行高度来保证贴树梢飞行。
而且,驾驶的还是一架米-171中型运输机,比直-9这样的轻型直升机要笨重许多,操纵起来更加困难。
要降低被发现的几率,就要缩短暴露在危险地带的时间,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速度。
前方有一片空旷地,林业工人正在进行伐木作业,米-171擦着他们的头顶高速掠过,引来伐木工人的注目。
李海看了一下相对位置,转到载员舱把这个情况告诉谢中校。
谢中校沉思了一会儿,说,“你看清楚大概有多少人吗?”
“应该有十几个人,几台机械。”李海说,“他们的位置距离目标营地只有十二公里,这个距离很危险。”
谢中校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李海回到驾驶舱,谢中校马上把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要求通知地方林业部门把伐木工人撤回去。
虽然不知道具体任务,但是李海很清楚是要动枪动炮的。大龄山区遍布厚厚的积雪,从目标营地所在的山岭下到雪谷,如果是滑雪的话,几分钟就能到达。
雪谷再到伐木作业区,最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伐木工人们所在的位置属于高危险区域。
十几分钟后,米-171靠近了目的地,李海把降落区域标注出来向赵飞燕做了明确。
米-171开始低空低速飞行,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平地,没有植被,也看不到绿色。
李海提醒赵飞燕,“是水泊,不是理想的着陆场。”
他指了指南侧较为稀疏的树林,道,“三点钟方向树林里,有三十多米的空间,能着陆吗?”
“应该没问题。”赵飞燕转向过去,慢慢的靠近。
因为周围树木的限制,留下的空地宽度仅为三十余米,意味着稍稍有一些偏移,旋翼就会打到树木,很考验飞行员的技术。
战云天不断地报出与右翼树木的距离,让赵飞燕有一个明确的参照,像在窄空间里停车一样,除去车身宽度,左右余量加起来三十公分,不是老司机根本不敢尝试。
不过女司机另当别论。
米-171稳稳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