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想起日本的汽车发展史,不免的有些唏嘘,日本的公司都是打不死的小强,越打发展的越快。
日本汽车工业从战争中萌芽,美国人养虎为患亲手培养出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日系车的崛起史,也是一部血泪史。
最早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是美国汽车公司Locomobile,1901年,Locomobile在东京开设了专卖店,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最先进的汽车工业产品。
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五十铃汽车公司),1907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
1925-1927年,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美国汽车巨头先后在日本开设工厂,在此后10年间,这三家公司生产了近21万台车,产量是本土车企的近两倍,占据日本汽车市场大半江山。
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汽车工业法明确规定保护本土汽车业,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1939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几乎被驱逐出日本。
二战爆发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重心转向为军事服务的卡车制造。战争令日本政府将汽车工业放到一个更高层面上,战争令日本经济根基尽毁,却也因政府的强烈干预让日本的汽车工业走向系统化。为战后日本将汽车工业立为支柱产业埋下了伏笔。
二战令日本经济瘫痪,工业生产能力仅相当于战前的31%,900多万人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战时仍保持发展的汽车工业,由于其优良的基础,成为日本复兴计划中最重要一环。1945年日本投降仅13天后,通产省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商讨日本工业再建问题。
二战后,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美国政府给予日本大量经济援助,其中一项就包括帮助日本本土汽车业发展。日本通过关税壁垒、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种种手段,战后10年到了1955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50年6月打响的朝鲜半岛战争,美国选择日本作为其重要的军备供应方,日方输出订单34亿美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整个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
五六十年代,是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民用车市场彻底打开的时期。1955年9月,日本重新加入GATT,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日本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
10年间,日本车企大力进行技术革命。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
日本车企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尽管遭到国际巨头的联合狙击,研发几乎陷入停滞,但马自达的努力折射出日系车企的坚韧与不懈地创新精神。
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日本汽车就被推上了世界汽车的舞台。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部分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油费,选择了日本汽车代替大排量美系车;而在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