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垆边乐,已做断肠人。
杨子谦一声弦起,满室风雨生焉。
风卷起碧玉门,绣缎噼里啪啦的击打着门户,引得满堂影纱凄凄惨惨的飘动起来。
秋天的薄光,早已被吞天噬地的骤雨吞没,幽幽的在空旷的大殿上哀转盘旋。他素手调出一道道清音,与漫天呜咽一起,淼淼森森,哀转久绝。
弦歌催肠断,片片总关情。起落的乐声似是在那段曾经的时光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子谦阖上眉目,叹气。
眼前,忽然出现两道身影。一大一小,是两个男孩子。
两道瘦弱的影子,交相闪烁,最后定格在一片浓秋中。
寒蝉凄切,秋意浓浓。
劳动了一天大男孩坐在一方小小的亭子中,支着一只竹节,瞧着夕阳缓缓跌入山中。
肚子不合时宜的发出一声咕噜的声响,男孩已经一天没吃饭了,他摸了摸干瘪的肚子,忍着腹中的绞痛,清点着自己小包袱。
几块铜板,是为人抄书得来的;半片残书,是好心的书局老板赠予他的,还有几只馒头,是趁着集市收歇时,低价买来的。
他在心里盘算了下自己的用度,足够几天的花用,于是便打开油纸包,拿起一只发硬的馒头,准备开动。
这时,一个满目泪光的,衣着脏兮兮的小男孩拉住大男孩的衣角,眼巴巴的瞧着他。
他转了头,不予理会,他自己今天还没吃饭呢!大男孩快速将馒头递到嘴边,却犹豫半晌,怎么也咬不下去。
他知道自己心软了,一面嗤笑自己多管闲事,一面却悄悄抬了眼打量眼前这个瘦骨伶仃的小孩。
小孩瘦弱的只剩一把骨头,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的。眼泪鼻涕乱七八糟的挂在尖削的脸上,小小的肩膀不断上下抽动着。
大男孩子顿了半晌,最终还是将馒头放下,一点点递给小男孩,蹙眉道:“喏,这给你,你吃吧。”
小男孩还是哭,嘴巴一撇,哇哇的哭的打嗝儿。
如决堤的洪水般的眼泪惹得大男孩手足无措,他着急的原地转了几个圈儿,拿起放在一旁的木质琵琶,简单勾了几声。
铮铮的清音润出几展轻柔的调子,收的小孩哭声小了些,他睁着漆黑的大眼睛盯着大男孩手上的琵琶瞧。
见这样的方式颇有效用,大男孩连忙又拂了几弦,低声哄道:“只要你不哭,哥哥弹首哥哥母亲常弹的小调。如何?”
小男孩似懂非懂的点头。
于是大男孩松了口气,将粗布袍子掀开,坐在石阶上,边谈边轻轻喃。
“看故里,云山叠影,歌不罢,千曲。”
清眸望向远处徘徊天际的夕阳,橘红色的光影下,远山绿水,倦鸟归林。
秋意染出两道落寞的影子,投在粗糙的砂石上,转而秋光散乱,流动到大男孩的木质琵琶上。
他挑手一推,秋光骤然拂开,低低的音调便漾着别样温柔,男孩接着低唱。
“青衣染醉意,千回百转,于眸底,也难将息。”
这是母亲曾经最爱唱给父亲小调,父亲曾笑着对母亲说,清调虽小,可曲曲含情,字字皆泪,倒真如你我二人这般。
他不懂,一直追问。父亲便把他揽入怀中,笑的更加开怀,他说啊,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可现在的他,仍是不懂。大男孩弹着琵琶,乌青的眸子却看向小孩,小孩的抽噎声更淡了些。
他是否,也想起了他的父母?不然,为何一听这首小调,黑眸中的泪光便减了许多?
大男孩指尖一挑,絮絮弹着。
日垂,林深,高旷的秋天里,唯有琵琶幽咽声声。
“雪泥鸿爪如何留痕迹?不敌。”
“水儿清,鱼儿戏,磐石无转移。”
小男孩眸中薄薄的打出一层光亮,他耸着鼻子,也跟着含含糊糊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