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说的那制炭方法,确实很简单。
木柴都先折成差不多长的木段,把其中一段插进土里一小截,然后围绕这根木段,一圈一圈的竖着摆放其它木段。
等木段全摆好后,外面再裹一层枯枝叶,最后用水和一点泥巴,把整个柴堆用烂泥给糊成一个小土包。
糊的时候注意不要有缝隙,只在土包最顶上留个碗口大的孔,方便在这个孔里点火,让它往下烧。
接着在土包周围一圈最底下的部分,开几个小口,用来观察。
等这几个小口能发现红红的火星了,说明里面的火已经烧到最底部了,这时就把几个小口挨个用泥巴封上,最后再把顶上的孔也封上。
这种直径一米左右的小土包今天烧了封上,明天就能启封。
因为是第一次烧,所以最后弄了三个小土包,想着总有一些能成的。只是到底如何,只能等明天才知道了。
第二天。
等秦家的几人再次来到土包前时,钱大夫一家和马家兄妹早已经在附近一边捡柴一边等候了。
想来大家都很期待开奖的感觉。
不过其中最积极的必然是顾七了,还没等大家打好招呼呢,他这边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拆土包了,三两下一弄,每个土包就都被掀了一个角。
其他人见如此,索性就站在一旁看了。
只秦大林把带出来的几个筐挨个放好,也开始一一查看土包里成炭的情况。
把一些没有成炭的木段捡出来,再把大块的炭对掰,看看芯子有没有全部炭化……
最后挑挑捡捡的,三个土包总共捡出了80多斤左右的炭,算了一下,大概6斤多木柴,能出1斤炭。
果然出炭的比例不高,成色也一般,而且一会儿还得看烧起来的烟如何。如果烟不大,还凑合的话,这种木炭往年差不多都卖5文左右一斤。
听着价格好像不高,但仔细算算,就不会这么觉得了。因为木炭是消耗品,随便烧个火盆,一天下来就是两三斤,十五文就没了,点两个火盆那就要近三十文了。
而普通百姓出去帮工做活,一天的工钱也就18-25文顶天了,况且冬天还没什么散工可以打,那就是纯粹烧余钱了。
所以也只有住在县城有点家底,或是做生意的人家才烧得起。
众人见炭的数量出来了,心里也快速的算了一笔账,都是缺钱的主,买卖值不值得做才是最关心的。
柴禾的价格是8-10文一担,一担100斤,500斤柴禾卖的话是50文左右。炭能卖5文钱1斤,80多斤炭就能卖400文。这卖柴禾和卖炭差了好几倍了。
秦老汉算明白账后,就先出了声。
“钱老哥,这买卖可以试试。虽说这烧炭的柴禾堆,不能起得太大,但大不了我们多做几个小土包就是了。只是把炭运出去麻烦了点,一辆独轮车只能运个两三百斤。
不过也没事儿,咱们先烧一点去镇上试试水,打听打听消息再说,要是县城真的缺炭,咱们再想办法就是。到时候有银子赚,还怕想不到办法吗?”
前一阵灾民没安顿好时,县城就缺柴禾。这会儿就算城门通畅了,柴禾不缺了,但木炭多半还是会缺的。毕竟砍柴人人都会,但烧炭肯定不是。
而且离过年也就一个月了,这县城的富户,过年肯定要囤一点木炭备着的,所以趁县城才稳定没多久,先赚它一波才是正经。
钱大夫也明白县城的形势,所以不能更同意了。
而马平则只管乐呵呵的在一旁听着。自从搬到谷里后,一下有了好几个长辈的关照,他心里不知轻松了多少,就连晚上睡觉都安稳了许多。
所以他只管听几位长辈的安排,努力干活就是。
顾七在边上听完秦老汉和钱大夫的对话,就有点欲言又止。这炭都要拿去卖钱吗?
秦老汉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