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有些紧张的发言:
“我觉得,文字就是....就是....就是把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让它变得可以知道了。”
“就是,进行命名....就像是,就像是大桥,没有桥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桥是什么东西,有了桥之后,知道了桥的语言,但不知道文字,于是为了让大家都了解,就发明了桥这个文字.....”
启说完之后,周围的人都开始低声议论,有人奇怪的表示,这不就是和第一个回答者所说的答案,类似的答案吗?
确实是没有什么新意的。
启听到了这些议论,觉得这次回答算是失败了,但他还想努力一下,于是便道:
“不是的!我的意思是,把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变得可以知道.....就像是....唔...!”
启有些着急,但很快想到了什么,立刻道:
“就像是风!风是看不见的!”
“然后,梦也是看不见的!”
“志向也是看不见的!”
“智慧也是看不见的!”
“但是,现在它们变成文字,被写下来了,就能看到了!”
启回答的紧张,周围也没有人说话了,似乎都在思考,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很强,虽然启描述的不尽详细,但至少是有个轮廓了。
羲叔点了点头:“说得很好。”
“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概念,包括仁义、道德、希望、未来,这些都是一样的。”
启呼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
但紧跟着,羲叔又问众人:“文字的意义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文字承载了我们文明的基石,那么它和文化的关系呢?”
“有了文字,才有了文化!”
这一下大家就都踊跃发言了,从小见大,一步一步的引导,大量文字可以组成句子,句子之中可以寄托情感,或是书写道德,或是书写仁义,或是书写数学化学,或是书写小说传记,或是书写歌谣史书,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最后的文明是什么意思呢?
名为“公刘”的孩子举手:
“文字是一粒米,文化是一株谷穗,文明就是一片沃野千里的田地了!谷物能让人吃饱饭,谷物的壳子可以喂给牛羊猪狗,于是牲口也强壮起来,土地里有谷物就有虫子,于是鸡就会去吃,吃饱了就会生蛋,人种植谷物,饲养六畜,一群人聚集起来,互相交流,文明就诞生了!”
这孩子的话,让周围的其他的孩子,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简单易懂,一说大家就都明白了。
启此时也努力鼓掌,两只手拍的通红,眼中都是羡慕,觉得大一点的孩子能完整且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一定是很聪明很聪明的人。
“商贸连同诸夏十方,抵达海外,远货于西域,东极于波谷,南至于沃焦,北售于孤竹,这就是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开来,文明也就诞生了,诸夏就是这样,互相串联起来的。”
说话的这个孩子,是商部落的人,叫做曹圉。
羲叔心里有数。
公刘,是姬弃(后稷)的曾孙子。
曹圉,是契大人的曾曾孙子。
周部落的子嗣,同时拥有帝夋与帝喾的血脉,用小见识引导大智慧。
商部落的子嗣,更注重于于文化的交流传播。
周围陆陆续续,也有许多的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羲叔在黑色的木板上写下一些话,让这些孩子牢牢记住。
“你所从事的,一切的活动,都是文明的一部分。”
“有衣冠,有礼仪,有智慧,有仁义,有道德,律法、艺术、器械、冶造、歌谣、思想......每个人所创造出来的点点滴滴,聚集起来就成为伟大的文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