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亲自抵达徐*州,帮助826所的职工解决调职和借调的问题。
他就坐在826所的一楼大厅里,听所里的职工说自己的困难。汤处长陪在边上,和吕所长,严海斌一样,支着耳朵听。
这个年代,无论是换工作还是搬家,都没那么容易。
调职者本人的工作和户口尚好解决,家人的工作和户口就很复杂了。因为本人是正当的调派,可以统一处理,找政府落户。家人是被动的调职,不仅理由牵强,地点也不统一,政府机关向来是懒得处理的。
除此以外,职工家属的工作好坏,也缺乏统一的制度保障。是以该职工的水平来决定家属的工作?还是以家属本人的能力来决定?家属本人的意愿和两地分居的苦恼,都影响着研究所员工的最终决定。
当然,以826所和856所的状况来看,哪怕是两地分居,能走的职工都愿意走,但这并非是大华实业的风格。
大华实业的风格,是尽可能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以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智力和体力优势。
这一点,在大华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苏城希望将这项传统维持下去,就像是任何一家新公司那样,开创传统总是要比维持传统更加坚持。
而且,两家研究所的员工,的确非常的需要帮助。
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项目组长南道就是其中一员。95年以前,国务院特殊津贴只是每月100元的补助,能稍稍改善生活,多称几次猪肉,多买几本书,但增加30%的工资收入并不会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真正支持家庭开销的是南道的妻子。她是徐*州工商局的一名主任科员,得益于90年代的商业流动,工商系统获得了强大的吸金能力,并在利益均沾的指导思想下,成为福利最好的政府部门之一。
在南道收入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是妻子的收入支撑了家庭,用于子女的教育支出,用于家庭消费支出,用于老人的医疗支出,甚至支持了南道的理论研究……
前往大华实验室任职,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旦搬家到大华实验室,南道固然能够继续他的研究,妻子却会面临了失去理想工作或者分居两地的问题。
工商局是目前最热最好的单位,比供电局有权,比机关有钱,就是财政局都比不得。尤其是对中低层员工来说,既清闲又体面,哪怕不寻求灰色收入,正常的单位福利都绰绰有余。
换到另一个城市,这种市长书记都要找机会才能解决的工作,又岂是容易获得的,跨省市的调职,更是堪称超级难题,再加上行政级别和原始单位的人脉关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找不到解决方式。
“……我不能这么自私。”南道坐在苏城对面,微微低了一下头,很快抬头,勉强笑道:“我都是快50岁的人了,也过了做研究的年纪了,承蒙苏董不弃,邀请我前往大华实验室,可惜……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还是当面说明比较好。我就留在826所吧。”
说着,南道缓缓的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看的出来,他的心情并不好。做了好几年的理论研究,好不容易有了做实验的机会,好不容易有机会证明自己的理论,就这样放弃,要说不甘心是不可能的。
然而,就此前往上*海,以目前的交通和生活成本,两地分居是一定的,不仅如此,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和身体不健的父母,都需要人来照顾。南道想来想去,只有选择在826所继续有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才是最适合家庭的路子。
他不是第一个做出如此选择研究员了。苏城凝神看看简历,不禁道:“你才45岁不到,正是研究的黄金年龄,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