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四章 王阳明的弟子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王阳明的弟子们(1 / 2)

第七十四章王阳明的弟子们

弟子们的恩怨归恩怨,而今他们聚集在一起,是有事情要谈的。所以,留弟子们在外面等候。而这些心学大佬们在一处凉亭中,不分宾主落座。

心学门人虽然多,但是有资格坐在这里的,不出两掌之数。

黄宗羲将心学一脉分得很细,但是那都是多年之后分的。而今用后世的分法未必合适。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真的。

王阳明弟子之中,而今还在的人有,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邹守益,等数位大佬。当然了,并不是说,除却这些人,在世就没有王阳明的弟子了。毕竟王阳明当年讲学的时候,前来听学的不少,列入门墙的也不少。只是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即便是王阳明的弟子,几十年后,自己没有什么作为。大家也就忘记了。毕竟王阳明也已经死去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沧海桑田。能留下来的人,绝对不仅仅只有王阳明弟子的标签了。

这些人之中,聂豹是老熟人了。他曾经是周梦臣的上司,兵部尚书。而今被严嵩赶下来。也就专注于学术上了。他本身也是心学之中大佬之一。

而钱德洪与王畿这两个人,如果看过王阳明一些著作的人,就一定知道有名的天泉问答,还有王阳明的四句教。更知道,王阳明当时就是对这哪两个弟子来说,没错,就是这两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听上去好像是王阳明的心学宗旨,但是这四句就埋下了钱王两人分裂的根本。

天泉问答的时候,王阳明给这两个弟子,将这四句解释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四有说,四无说,说是对应上根人,与中下根人的教法。但实际上,两个弟子多年之后回顾,对这一件事情只能理解自己这一部分,排斥对方那一部分的。

所以王畿与钱德洪就此分道扬镳。

王阳明对这两个弟子的态度,就知道。这两人其实在王门之中,有衣钵弟子的地位。虽然不能说比别的弟子都高出一头,但是影响力极大。而在两人分道扬镳之后,两个人又有不同的做法。

王畿似乎为了说明自己乃是王阳明正统,到此讲学,并与同门辩驳。可以说与在场这些师兄弟们都有过辩驳,不得不承认王畿辩才无双。但是能驳倒别人,却未必能让对方臣服于他的学说之下。甚至只能推得更远。

聂豹这些人就是与王畿有些不对付。

而钱德洪却不一样。钱德洪藏于深山之中,甚至连弟子都不收几个。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就是整理王阳明的学问。一方面整理王阳明的一生的著作与作品,书信等等,进行校对成集。另外一方面启动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以王阳明的思想,为儒家十三经做注释。

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儒家十三经有多少就不说了。单单说,这些注释,必须精准,要体现出水平来,还要在同样注释经书的其他疏注之中出彩。

或许有些不理解这样做的分量。

虽然王阳明在心学讲学上,体现出明代儒学的特点,那就是抛开四书五经,令立题目。与之前儒家,我注六经,与宋代儒家六经注我,是有区别的。但是钱德洪觉得这样是不完美的。

儒家正统还是在经学上。科举考试也是要考经学的。而心学如果一直流于讲学,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想登大雅之堂,成为朝廷官学。总不能连一套完整的六经疏注都没有吧,倒是国家以心学作为考试标准的话,你一本标准答案都拿不出来?这怎么能行?

所以钱德洪将自己剩下的生命,都投入这一件,他今生可能都看不见回报,将来也可能看不见回报的事情上了。

对于这一件事情,王畿也是很佩服的,他与钱德洪争论了一辈子,虽然没有从自己口中说过这位师兄弟的不是,但是在他却没有禁止自己弟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