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嘉靖四十二年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之间,周梦臣的头上忽然多了几缕白发。
周梦臣今岁才三十九岁,距离四十岁还有几个月的。就已经如此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周梦臣从下面摔打上来,自以为对大明朝廷而今的局面,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内阁之中,事情的焦点,已经不在于做事了。更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内阁首辅,已经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做某一件事情上了。
如此一来,周梦臣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适应的。
好在周梦臣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方式了。
但是这几缕白发,就是适应这种变化留下来的痕迹。
不过,周梦臣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他总算是将一件事情给办成了。那就是重新修订了《大明律-钱法》。
并且将这些钱法都落实下去了。
而今日,就连续数个月分动告一段落了。
张居正将一切整理好,将账册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细细看了。却见上面,总计保证金一共有一千万两。而银行的名目也变成了三十多家银行。几乎每一省都有一家银行,还有七八家有跨省能力的银行。他们的保证金在几十万两与百万两不等。总计是一千万两上下。
这一千万两,放在国库之中。虽然不能轻易动用,但是大明财政也算是有了压舱石了。周梦臣做其他事情上,也就可以放开了。
然后就是印花税。总计有六百多万两。
这个印花税应用最多的乃是,大额汇单,当然了,以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银票。
电视剧之中,那种一百两,五十两的银票。在大明是断然不允许的。而今大明所有银行所谓之银票。几乎都是存单,或者说是汇票。
每一张这样的票据,都要在衙门盖章才行。
否则出了事情,朝廷不会插手。因为无从分辨这些汇票的真假。
印花税也因为存取多少,而不同。千两以下的印花税,全部按千分之一来算。而到了百万两,也就是万分之一来算。其中就是阶梯的税率。
有这六百万两,就足够应对嘉靖的金花银了。
也让周梦臣松了一口气。
至于其他零零碎碎赋税,周
梦臣也就不怎么看了。他而今关注是大项,几万两,几千两的赋税,都被他划到其他之中了。
比如刚刚成了的云南钱监,专门派一名户部主事去云南做这一件事情。
中国缺铜,即便是后世也是一样的。在大明境内,也就云南有铜矿。而当周梦臣重新将铜钱纳入官铸造。打击私铸之后。大明铜钱就会出现短缺。
前文也说过,铜钱与银子之间的比值,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好像汇率一般。因为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而变动。在明朝一两银子一般是小于一千文的。而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大量白银外流。以至于一千八九百文才能换一两银子。
为了调整铜钱与银元之间的比例,周梦臣希望能维持在千文上,成为一个固定值。这也方便朝廷与民间结算。如此一来,朝廷就需要向市场上投放大量的铜钱。
所以云南钱监一年下来利润大概也就几万十几万而已。但却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周梦臣还准备在上海附近,修建一座南洋铜监,用南洋铜料铸造铜钱。
周梦臣依稀记得南洋有好几个大铜矿,只是他记不得具体位置了。但是大明从南洋进口铜料,也有很长的历史了。大明鼎鼎的宣德炉,就是证据。
宣德炉就是宣德皇帝得了一批南洋朝贡的好铜,才起意将这一批铜材铸造成为香炉的。
所以,周梦臣寄希望于海外来铜,铸造铜币,并不是异想天开。只是没有在南洋发现大铜矿之前,上海的钱监,只能多用日本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