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大佬被朱由校的话雷的五荤七素,可他还不罢休,继续吐槽道:“还有你们嘴里那仁宣之治,切!放弃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这种遗祸子孙的事,亏他们怎么想的,要是奴儿干都司还在,哪有野猪皮的事……”
“皇上!”
袁可立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叫着阻止他继续,埋怨的瞪他一眼道:“太祖、成祖连年征战,国库已经空了,宣宗那是没办法,只能壮士断腕,再说事情都过去两百年了,说这些无益,还是回到原话题吧。”
明白老头是为自己好,毕竟自己是燕王系子孙,质疑祖宗会被人非议的,他这才停住嘴。
“咱们现在的九边重镇,比开国时后撤了一大步,龟缩在长城以内,看似防守严密,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朱由校见大家点头,满意的继续道:“再说就算是防守,大家也知道守城决不能困守城中,必须在城外建寨,互相呼应才能守的长久。”
“皇上此话是没错,可那是守孤城时的办法,长城不一样啊。”
黄立极张口反驳道,别看他是文臣,可也读过兵书,钻研过战阵,大明朝可不止袁可立、孙承宗几个文武双全。
明末其实不少文臣,在军事上都有相当的才华,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何尝不是文臣。
更有范景文勤王时,所练之兵秋毫无犯,在北京城下救了多少百姓。
方孔照担任湖广巡抚时,对上李自成、张献忠八战八捷,解职在家乡时,恰好遇到桐城事变,也是他凭借家丁仆役平定叛乱。
从这可以看出,明朝的士大夫其实很注重军事素养,因为文人领兵的原因,只要是有理想抱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上战场,拖了将士们的后腿。
当然,纸上谈兵更多,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毕竟文人很少有机会上战场,缺乏战争经验。
但不等于说他们对兵书战策不了解,黄立极就没上过战场,但他读了不少兵书,对于守城的方法还是知道的。
古代守城决不能困守城中,除非敌人兵力几倍于己,那样的情况只能死守,等待友军救援。
否则就必须在城外建立寨子,倚城而建,威慑敌方攻城时被己方攻击后背。
还有就是在城外的寨子,随时可以出击,不像在城中,要出击不仅麻烦,还容易被敌军发现,且容易开城门时被趁势冲进来。
而长城却不是单独的一座城池,可以互相支援,也可以在其他出口出击,绕到敌军背后攻击。
因此黄立极这话道理上是没错的,只是他的确在军事上是菜鸟,才会说出这话。
朱由校当即就反驳道:“长城绵延万里为何咱们还要分段防守,黄卿恐怕没去现场勘查过,你可知那一段段城墙其实无法驻军,只有隔一段才有兵站,而且在崇山峻岭中的城墙,基本上只有少量士卒负责巡逻,不可能聚起大军出击。”
黄立极这才知道自己摆了个大乌龙,孙承宗圆场道:“皇上一定要重建东胜卫,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现在条件不成熟,还是等等吧。”
这回朱由校没有反驳,而是笑道:“朕也没说现在就夺回该地,只是建制上要先组建起来,日后一旦收回,不至于临时组建。”
这下大家松了口气,袁可立点头笑道:“三十四万新军确实是必要的,但四十万卫戍军,皇上打算怎么配置,还是用卫所吗?”
“不,卫所的土地咱们已经收回来了,再用卫所那是朝令夕改不适宜。”
朱由校否决后,看着大家说:“朕是这样打算的,所谓卫戍军还是募兵制,只是在武器配置上不用或者少用火器,他们的任务除了辅助野战军外,就是各地驻防,配合巡检司和治安司维持地方安定。”
定国公徐希沉吟道:“这样也好,新军太费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