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神都锦绣> 第三百零六章 文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 文书(2 / 4)

o;这事,否则没道理专门派人过来一趟,可是,应当怎样回复呢?

既然没有办法回复皇帝,那谢岩只能是拖着,因为据他估计,自己派去“找棉花”的那两个老兵,多半已在路上,要不然文书当中也不会有自己组织商队找寻棉花的事情。

谢岩不回复,那名小宦官也不催,反正每日好吃好喝好招待,他也不急着回去。

不过谢岩知道,自己也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实在不行的话,只能亲自跑一趟“长安”当面和皇帝说清楚,毕竟冯宝到底怎么想的,他还不是特别了解。

时光转眼到了五月,谢岩觉得如果再拖下去,那也太不拿皇帝当回事了,便命人准备一下,打算前去“长安”。

可就在做好一切准备的当天晚上,“找棉花”的那两个老兵回来了,而且如预计的那样,果然带来了冯宝的“私信”。

信的内容很多,也非常的长,最关键的是,冯宝居然是用汉语拼音写的,在大唐,除了谢岩那就没人看得懂,可谓安全之极。

读完整篇“私信”,谢岩终于知道了冯宝的意思,说起来是冯宝小时候曾经看过一篇科普方面的文章,说“石油”用简单的“蒸馏法”,第一次可以“蒸出”汽油,那东西除了用来燃烧,在大唐屁用没有,按照冯宝的说法就是用汽油烧热水,供应学堂和全乡,多少还能省点煤炭,减少污染;第二次“蒸出”的是煤油,那就有用了,可以用来卖给百姓点灯,毕竟煤油的安全性高于汽油,而且成本也低过目前百姓使用的动物、植物油脂点灯的方式;最后就是经过两次“蒸馏”后的石油渣子,可以混合石子一类的东西用来铺路,那东西可要此水泥好,起码灰尘要小许多,谢岩估计,大约那个就是后世常见的“沥青”了。

尽管没有实际测算过冯宝的想法在经济成本上合不合算,但至少看起来还是挺合理,毕竟不是花钱去买,而是拿高价格低成本的物资去换取,比如说“香水”、“茶叶”以及刚刚烧出来不久的“瓷器”都非常合适,哪怕最后只有半成利润,那都绝对是一件划得来的事!因为冯宝的设想一旦成功,“突厥人”和“波斯人”将来的生存命脉,那就完全掌握在了大唐手中,西域那片广阔的地域,也就将彻底安宁下来了,只要过些年再搞定吐蕃人,可以说,整个西面,将再无敌人。

想通了所有关节以后,谢岩花了一整晚的时间,提笔写下了一封洋洋数千字的文书,并于次日交给那名小宦官。

得到回复的小宦官,那是一刻也不耽误,立即与护送而来的禁兵启程返回。

与此同时,谢岩派人找来余望,明确告诉他:“钱号的人员培训事宜,必须要抓紧,务必在九月开始试运营,第一期的本金有五十万贯,一年后扩充到两百万贯,届时当正式开业。”

余望做梦也没有想到,“卫岗钱号”竟然用两百万贯作为本金,他当即表示自己“干不了”,钱财实在太多,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也实在太大了。

谢岩则告诉他:“卫岗钱号是一件大事,主事者不可能是一个人,我和冯县男都将参与其中,汝将作为代表,主持时常事务,真要有大事,也用不着汝来承担。”

余望听到这番话后,方敢勉强答应下来,也难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