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国主动来议和?
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蛮国玩的这是哪一出?
萧逸眼神中闪过一抹精光,暗想,看来,蛮国有高人指点。
大夏国毕竟是个大国,地方大,人多。
以蛮国眼下的实力,绝无可能一口气将大夏国彻底吞掉。
搞不好,一旦大夏国拼死与蛮国一战,大夏国的其余邻国,就会趁火打劫,到时候蛮国就会什么都得不到了。
所以,先把大夏国打疼一下,然后再趁机议和,讨要好处,一步步削弱大夏国的国力,才是上上之策。
其实,这不是什么能瞒过天下人的奇绝之计,反而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是个阳谋。
可是呢,萧天行明知这是对方的阳谋,却又不得不中计。
只因为燕云局势的恶化,只因为萧天行需要时间励精图治,增强国力。
董岳海立即说道:“启禀陛下,蛮使必然是来提出无礼条件的,陛下断不可见。”
“微臣以为,可命秦太傅死守寰州三地,再命林龙率军北上,将檀州夺回。”
“如此一来,东燕云便是铁板一块,更可以对西燕云的蛮军造成一定的威胁,与寰州三地呈两面夹击之势。”
“蛮军若是敢大举南下,就不得不考虑东西两侧的夏军,不得不考虑粮道之安危,则我大夏国会暂时无虞。”
“待日后,我大夏国摆脱财政危机,再行募兵北上,一鼓作气将西燕云失地收复。”
听了董岳海的话,萧逸不由多打量了他几眼。
这位已经五十有八的老尚书,确实是有一定的本事的,一眼就看出了燕云局势的利弊,更是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
门下右侍郎胡南山问道:“董大人,眼下西燕云的局势,对我大夏国极为不利。”
“敌强我弱,若秦太傅无法坚守寰州三地,只怕蛮国的议和条件,就会翻上数倍。”
“甚至于,蛮国不会再跟我大夏国议和,而是会挥军南下,侵我中原腹地。”
“还有,蛮国占领檀州十年之久,早已将檀州经营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
“再者,檀州就在蛮国与大夏国边境之地,蛮军随时可以援助。”
“若攻檀州不成,东燕云其余各州若再有什么闪失,我大夏国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到那时,敢问董大人,该如何是好?”
胡南山的话,也不能说是错,只是太畏缩,太保守了。
董岳海登时一脸的不悦:“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兵之道,乃是根据时局之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若只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何谈阻蛮军南下,何谈收复失地?”
“即便,此番和谈,我大夏国能满足蛮国的胃口,不惜卑躬屈膝求存,以为励精图治。”
“然那大蛮国就不励精图治了吗?”
“他们从我大夏国得了若干的好处,发展速度只会更快。”
“而我大夏国,赔偿钱粮,赔偿土地,赔偿各类物资,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想要励精图治,快速发展,须得先把赔偿的窟窿补齐吧,如何比得上大蛮国的发展速度?”
“按照这个逻辑来论,日后两国决战,我大夏国岂能必胜?”
尚书左仆射司徒海南冷笑一声:“按照董大人的这个思路,陛下应当将蛮使驱逐,以激怒蛮国,引发两国再次大战?”
“我军新败,无力再战,而蛮使被驱逐,势必会使得蛮军上下激愤,士气大涨。”
“或许,檀州夺不回来,寰州三地就已经失了。”
然后,司徒海南转过身来:“启禀陛下,微臣赞同议和,以休养生息,容后再举。”
兵部左侍郎齐玉海也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也赞同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