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吃饭穿衣> 第 551 章 北京兵仗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51 章 北京兵仗局(1 / 4)

“还有一个原因是,革命区的铜钱种类太多,大明的、大顺的,甚至还有大西的。

“咱们革命区不想继续浪费更加有用的铅铜来铸造铜钱,就必须想办法用其他货币来逐步取代这些铜钱。

“刚才,我说到当前革命区的麦子价格是一两银子一百一十斤,革命区的银子一两可以兑换铜钱一千二百枚左右,那就相当于十枚左右的铜钱可以购买一斤麦子。

“乡亲们,我的意思不希望麦子价格继续便宜下去。就算未来粮食大丰收了,十枚铜钱,也就是一分纸币买一斤麦子的价格也将长期维持不变,或者略有涨价。

“如果粮食丰产了,麦子更加便宜了,咱们革命区麦子亩产不过二百斤左右,每亩地收获的麦子全部卖掉的话,不过是二两纸币。

“如果咱们在工地上做工,最清闲的工种每个月也有一两或者一两一元的工资。

“青海每年只能收获一季麦子,但每年可以做工最少十个月。

“这样一来,日后谁还愿意种地?

“不过,这都是后话,因为咱们革命区当前没有那么多的工地和公司,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的人还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土地和草场上。

“以咱们青海为例,当前为止大约有人口二百万,革命军当中、各地行政机构、学堂、医院、公司、工地用人不过五万左右,还有一百九十五万人还必须待在农田里、牧场上。

“未来,我心中最理想的情况是约有七成的人都脱离农田和牧场,到工业和商业领域去谋生。

“乡亲们,此时距离这个目标是不是非常远?这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需要全体革命区革命者不辞劳苦地奋斗了。只要咱们劳动了,努力了,奋斗了,不单是丰衣足食,即便是锦衣玉食都不是梦!”

“好!”

哗哗——

此起彼伏的叫好声中、经久不绝的掌声中,姬国卿回到了兰州。

——

同样春寒料峭的北京城,原大明兵仗局,一千一二百名工匠在热火朝天地劳动着。

五百彪悍魁梧的甲士或凝神肃立,或步履一致地来回走动着。

炉子中火舌或红或白,在风箱不停的鼓风下,一窜一跳。

炉旁工匠在大冷的天依旧光着膀子,额头上、脖子上、肩胛上汗珠滚滚而下。

铁砧旁,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有的在锻打薄铁片,有的在锻打细铜棒,有的将长方形的薄铁皮卷起来敲打成筒刑。

更大的炉子中,耀眼的白色液体在翻滚着,工匠们用长长的陶勺将滚烫的溶液舀出来浇铸于旁边的模具内。

磨床旁,一个个的工匠在飞速转动的磨片上打磨着手中的工件。

焊接处,一个个的工匠将烧红的短铁管对在一起,中间穿上铁质冷芯,舀出白色的熔液倾注于短铁管之间的接缝处。

……

为了让兵仗局的工匠更加卖力,清廷给这些工匠每月五两银子的奖赏。

早期的“技术骨干”,此时有不少人每月有十两银子的“俸禄”。

战争年代命如草芥、人不如狗。

连性命都难以保全的情况下,谁若能让自己活命,并且还给自己饭吃、给自己银钱,那就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个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说出这话的顾炎武,此时还没有将这样的一句话说得举世皆知。

很多饱读圣贤之书的读书人都不觉得投靠清廷是一件羞耻的事,那些贩夫走卒就更不用说了。

“有奶便是娘”这句后世的俗语,在这个时代也是硬道理。

经过数十年的天灾、兵灾、匪祸等等灾难,道德、礼仪、廉耻、仁义等等几乎损耗殆尽,能在这个世上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想让华夏汉人全部站在同一战线,跟满清为敌是不现实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