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吃饭穿衣> 第 131 章 合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1 章 合金(2 / 4)

更小,姬国卿根据自己前世了解的文献记载说明清时期的一两是三十七点三克。就以这个记载为基准,让董庭扬称出十两(此时十六两为一斤)的东西放于天平的一端,量出三百七十三厘米见方的小盒子凉开水置于天平另一端。根据天平的倾斜程度,不停调整小盒子的大小。这样一来,不但比较标准的“克”出来了,相对标准的“厘米”也出来了。几天来董庭扬他们就是以这个方法制定出了“厘米”和“克”,一连折腾了十三天,今天才开始按照这个标准刻画长度单位和制作重量(质量)砝码。

不得不说,在这些事上,姬国卿教出的几个高材生帮了很大的忙,若无这些年青人,董庭扬再忙一百天也搞不出这些玩意儿来。

有了新的长度和质量标准,以此制作出新标准的尺子和秤,以后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在铁板上钻孔,是为了安装根据姬国卿指点和提示制作出来的台钳。

董庭扬堪称机械师,姬国卿只需要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机械大致描述出来,董庭扬都能按照要求给制作出来。就拿这个台钳来说,姬国卿只不过大致比划了模样,解释了可以通过转动手柄让钳口开合后。董庭扬就很快将之制作了出来。这样的钳工工具,相比起尺子和砝码,建造太简单了,这在董庭扬这里根本不是个事儿。在最初只有一个铁砧和两把铁锤的前提下,董庭扬不但制作出了手工钻、台钳、旋转研磨机等,还制作了非常精密的游标卡尺。

目前,东侧的铁匠们正在按照董庭扬的要求打造比如矬子、钻头、铲刀等工具。这些工具以后对付的都是钢铁,这就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这当然难不倒董庭扬,他让铁匠徒弟们不停锻打精铁,也不停让烧红的精铁埋在密闭不通风的炭碎中。这样反复锻打,制作出来的工具就具备比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以及耐磨性。

姬国卿知道董庭扬的做法就是传说中的百炼精钢制作方法,不过这样的方法太过耗时,也太浪费原材料。

姬国卿给董庭扬等人解释自己的见解,称不停锻打精铁,是为了除掉里面的硫、磷等杂质,于炭碎置于一块儿,是尽可能多地让碳渗入到钢铁中,钢铁中渗入了碳,就叫碳钢。

常说的生铁和熟铁,其实就是根据含碳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生铁比较脆,容易断裂,不适合锻打,这是说明生铁里面含碳量较高。熟铁韧性好,便于锻打还比较软,说明含碳量较低。所谓的精铁,其实就是含碳量适中的一种铁。

当前,崖城里运送过来的精铁,适合打造各种兵器包括枪管,但是用来制作矬子、铲刀甚至是锯断铁的锯条根本不行。用来制作矬子、钻头、铲刀、锯条的必须是含碳量较高的,尤其是矬子,是不可能用锻打的方法获取的,只能用模具浇注。

姬国卿说的,董庭扬不是不知道,他只不过不知道生铁和熟铁的区分是按含碳量来划分,更不知道姬国卿说的“碳”跟打铁用的“炭”是不是一种东西。

姬国卿前世是铁路工人,知道铁路用的道轨是四十五号刚,也就是说含碳量达到了四十五。姬国卿不知道的是这个“四十五”是怎么来的,是千分之还是万分之,抑或是十万分之。姬国卿还知道钻头用钢、锯条用钢其实都不是纯钢,也不是单纯的碳钢,而是一种合金钢。董庭扬说的锻打百炼精钢时用什么五彩石、五色土、山泉水、岩缝水等等淬炼,估计就是让这些东西里面的一些微量金属元素渗入到钢铁之中。

合金,中国人绝对是这方面的鼻祖。比如说青铜,就是最早的合金,早几千年前老祖宗们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的合金技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时制作的几把名剑,比如什么龙泉、太阿、鱼肠等等,无伦从硬度、韧性、耐腐性等等,各方面来说都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由于后来铁的出现以及青铜合金的制作工序繁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