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毕竟他也没弄过啊。
可石大庆就像他的祖父那样,也是一个犟眼子,越是说不行的,他越是来劲,于是,查资料,找实物,甚至自己花了点钱去买了一把中档的回来,别人回来是演奏,是练习,是培养学生演
。奏,可石大庆买回来是拆开,看里面的工艺和形状特征。为了这个,李凡骂他是个傻瓜,难道不能去那些乐器厂找老师傅们问问?
“我傻?哪个手艺人会把绝活随便教给一个不相干的人?起码我不会!”
石大庆一句话顶的李凡无话可说,好在学校里有音乐系,有教音乐的教授,被李凡给请来帮石大庆对小提琴进行“理论上”的讲解,什么共鸣啦,材质要求啦,还专门找来制造小提琴的业务书给石大庆看,石大庆也沉迷进去了。
本来就具有匠人属性的石大庆在拆了一把提琴后,他才发现,别看小小的一把琴,这上面用的木材就有好几种,他是木匠,那些木材的特点满不了他,于是,开出单子,交给李凡去采购,李凡哪里懂得这些啊?干脆,直接把单子转给了刘道源,让刘道源在欧洲采购,务必要最好的材料,否则,回来家法伺候!
刘道源倒是明白这些材料是干啥的,可他不知道小老大这是又玩啥猫腻,好不样的采购这些东西做啥?难道说他又想进军乐器制造业?可在这方面咱们不是强项啊?可不管咋说,事情得先办,好在他在欧洲也是交友广泛,很快就通过朋友采购了足够能做几十把的材料,专门用空运集装箱给运了回来。
这下石大庆乐癫了,在古代学系的那个修复车间里,石大庆是没日没夜的干,认真的研究模仿,一口气就下了好几把琴的料,也是现代媒体的优势,石大庆没有拜师,自己就仔细看了好多个制作提琴的工艺视频,认真琢磨,很快就被他仿造了一把,那个细致劲就别提,他自己本身是细木匠出身,后来又钻研玉雕,这手上的功夫可不是盖的,雕石头都不在话下,这些木头在他手上就像是豆腐,而且,他甚至比视频里的师傅还懂得粘胶、刷漆工艺,甚至还自创了一些新的法子。
说起来也是这个修复室里的设备齐全,甚至连电脑控制的割锯都不止一台,各种加工用的装备都有,让石大庆感觉,这里的家伙事别自己家里的还齐全,心里都在琢磨,回去后要把家里的那个工作室“填平补齐”,要发展这个乐器加工。
制作小提琴本来是一个费时费力的细致活,完全手工,用最原始的工艺制造,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可是石大庆不是死脑筋,他明白了道理后,许多工艺都用的是现代法子,比如琴面的曲线压模,他就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成型了,还使用了冷热交替的定型法,确保琴面将来不会变形,而音箱的共鸣以及内部的形状,他也按照刚刚学来的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上的理论做了新的尝试,这也是石大庆毕竟是个正牌的大学生,玩的又是艺术类的手艺,他固然可以模仿,但当他觉得原来的地方有些不能理解的时候,就想到了使用新技术,为此,李凡还帮他联系了校计算机上机测算的时间,在计算机里模拟出共鸣音的声波走形。
还别说,第一把琴就做的似模似样,配上了琴弦后演奏出来的音色相当不错,至少音乐系的王教授觉得音色很正,于是,石大庆干脆就把新作的小提琴送给了音乐系王教授了,在他看来,这把琴做的不成功,可在王教授看来,这是石大庆谢谢自己的礼物,欣然受之,回去就在教学的时候让一些学生玩了几把。
说来也是,王教授一来是喜欢显摆,白落了一把小提琴,心里高兴,也想让别人看着高兴。二是他毕竟不是专业音乐学院的教授,他主要是教授一些师范生,毕业后是去一般学校担任音乐老师的,在专业的鉴赏和鉴别上,他自知不如那些音乐学院里的高手,所以,当圈子里的音乐沙龙聚会时,他就带着那把琴去了,还当众演奏了一曲,意思是让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