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进入这个河谷,李凡就一直留心涓涓细流里的河砂,他发现这里的河砂纯度极高,不排除在河流的上游会有一片高品质的石英矿,如果说这里拥有高品质的石英矿,实际上就是为产生上等翡翠原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与其它玉石不同的是,翡翠的形成是一个金属氧化物向石英矿石渐进渗透的过程,而其它类型的玉石,比如蓝田玉、和田玉等等,都是在地壳发生熔岩的时候,就已经使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共同混合而形成的。在玉石界,有硬玉和软玉之分,一般人都知道,除了翡翠外,其它的玉石基本上都归纳为软玉,产生这个差别的原因其实就是,软玉里的其它成分,颜色、润泽等等的元素往往是非金属氧化物或者是以氧化钙为主的元素,这与翡翠完全不一样,翡翠往往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外部的金属元素的粒子慢慢的渗入而形成的,而且渗入的金属元素里没有氧化钙这类活泼的元素,这就是在当地,要么形成大理石,要么出现翡翠的原因。李凡正是掌握了这样的认识,才顺藤摸瓜前往野人山去寻找翡翠原石的。
仅仅有石英石和周围富集的适合金属元素还不行,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那就是要有一定的压力和水沁,同时,还要在一定深度被地表土层压迫,最后,还要从地下被翻出来,然后进入河流冲刷和滚动,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最后混合,根据调查,全世界能够满足这样地理环境的只有缅北地区,最早被发现的就是在帕敢河谷,先后发现的新老矿藏几乎都是在帕敢附近,方圆不过几百平方公里。
由于翡翠越来越稀少,一些商家也开始胡乱解释了,到了现代,甚至把翡翠定义为“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实际上这与把和田玉定义为产地广阔的意思是一样的,真正懂翡翠的人是不认这个账的,按照这样的定义,翡翠的产地也发生了变化,不在局限于缅北,包括哈萨克、美国甚至连日本也有了,这也就形成了翡翠市场上,看着差不多,可是价格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啊?真正极品翡翠的价格已经过亿,可是那些鱼目混珠的货色,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块钱,许多货色不过是用玉石粉充填后进行研磨出来的高亮和高水头,说到底,还是一堆西贝货,没有收藏和佩戴价值。
翡翠之所以至今的价格高居不下,关键原因是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合成,原理不复杂,化学成分也都查清楚了,可就是弄不出来,这是与翡翠形成的原因有关,与其它的宝石不同,翡翠的形成不是个瞬变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渐变的时间至少需要几百年,解决不了时间问题就不具备人工合成的条件。
难道说没有人动脑筋去改变这种渐变的时间吗?有,可是结果都是失败,首先,这翡翠的色彩和水头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就像是国画里的泼墨大写意,有哪个名家你可以画出一模一样的画作出来?那种色彩斑斓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润意没法子用固定的模式去表述,如果一个翡翠的手镯通透到像有色玻璃一样,那肯定就是用玻璃做的,任何顶尖的手镯,你粗看是一色的,可当你在射灯下仔细看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里面那似有似无的“云”,那种淡雅飘逸的感觉可不是什么人能够模仿得出来的,这就是翡翠的魔力和魅力,而且,只要主人养得好,这种魔力和魅力还会继续发展,几代人家传的物件,那可真不是盖的。
而眼下被年轻人追捧的钻石,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过是被资本刻意炒作而已。钻石之所以会成为强弩之末,主要原因就是人工合成的挑战,先不说人工钻石的合成,说说在当今钻石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莫桑石的钻石,在外表和性能上,与钻石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不用专业的仪器,根本就无法鉴定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且,这些被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