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北美各地的粮商找上洛威尔农贸公司是师出有名的。洛威尔公司在竞价最后封盘的时候,手上是捏着大把的订单的,否则也无法稳定的控住粮价。按照克里尔预测的结果是,最后粮价封盘后,国际上其它地区的各大粮商都会以芝加哥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为基础,同时测算出北美秋粮的比例后,或多或少的都会囤积惜售,最差的也会观望观望,这样,国际粮价会在基础上进一步的向上浮动,这在历史上并不新鲜,多次因为芝加哥粮价上升后,造成国际上的粮商哄抬粮价。到那个时候,洛威尔就可以轻松的按照自己预定的价格把垄断在手上的秋粮出掉,从而为第二年的夏粮定价权建立基础,使那个休眠公司正式新霸主。
只要这次后面的粮食行情走势按照克里尔构想的那样,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这老小子就可以站在芝加哥期货市场的楼顶上,手拿酒杯大喊“还有谁?”
可是,喊那个的人一出大门就被更厉害的砍掉了腿,砍掉了脑袋。克里尔这次怕也是难过关了,因为,国际粮价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拉高,反而是在不声不响的下滑,到了圣诞节前,加勒比地区的粮价已经下滑到了正常的理性价格。
这个局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洛威尔公司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上花了巨资搞的竞价优势荡然无存,意味着克里尔带着人干了差不多俩月的活白干了,意味着洛威尔公司原来的计划全盘落空,意味着波士顿财团这次的投资全面失败。
芝加哥期货市场这轮竞价如同是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洛威尔好不容易经过博弈成为了庄家,可现在,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庄家这里,是庄家你就得买单了!
难道说这个局面无解吗?用一般的理解去看,庄家是可以吃进所有北美的粮食,然后拿在手上囤积起来,市场早晚会因为供需问题而形成短缺,这样它就可以再次掀起一轮甚至几轮的涨价风潮,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事实上,美国资本也多次利用手上的资源优势这么干,在医疗仪器设备上,在特种药品上,在电子芯片等等领域里,他们干的风生水起,干的全世界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办事。
二战期间,美国率先实现了盘尼西林的工业化生产,那东西可不是他们发明的,但是,第一个搞出工业化产品的是美国,于是,盘尼西林的价格比黄金还要贵,一直到苏联也能生产了后,价格才开始滑落,直到又出现了一些国家可以生产后,盘尼西林的价格才跌成了白菜价,可是,最早的五六年,美国人用那么点小粉末可是没少赚钱,几乎是赚翻了。二战结束后,欧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需要修复战争创伤,需要大量的建筑钢材,于是,美国再次控制价格,赚的不认识了。
当美国人控制住了某些商品的生产,他们就控制了定价权,控制了市场上交易的份额,那么这次美国就不能控制粮价吗?只要扣住北美的粮食交易,国际粮食市场不就短缺了吗?这个简单的逻辑看上去似乎很完美,克里尔也是这样想的。
事实真的是克里尔想的那样吗?显然,克里尔想的太简单了。就算他的计算无误,就算他的构想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可是却根本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在克里尔看来,只要美国坚持一年不卖粮食,世界肯定就会出现粮食短缺,粮价上涨就是个必然,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回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数量交易的控制权,可问题是,美国一年不卖粮食带给北美农户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要修建多少个仓库?由此产生的资金积压需要多少?你不能一方面要惜售,一方面不给农户支付粮款吧?换句话说,想要实现克里尔的构想,就需要拿出几倍于粮款的资金去应对,否则,根本就没有地方去保存那么多的粮食,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资金链断裂,这是克里尔无法承担的,甚至波士顿财团也不行,毕竟这个局面太大了,大到了会让美国联邦机构直接干预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