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白人为了强调他们的文化优越,强调他们是救世主,走到哪里都是居高临下,尤其是当他们在一百多年前进入到了亚洲后,更是认为,亚洲不同于非洲,在非洲,许多地方还很原始,很荒蛮,用他们的那一套可以说顺风顺水,可到了亚洲后,尤其是在华夏,他们的宗教传播就碰到了问题。
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基本上没有让宗教浸透到社会生活中去,而西方当时,虽然已经在进行宗教改革,可是,不管是新教还是原来的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哪怕是到了二战时期,一些政治家出来鼓动的时候,仍然不会忘记用宗教的概念,说到最后都是“上帝保佑”,可是在华夏,传教士你可以用行善、互助等等概念教化信徒,却是无法让信徒去为洋教的理念献身和牺牲自己的利益,宗教在华夏那是心灵上的一种抚慰,而不是调动人去进行血腥的杀戮和攻击,这就是洋教在华夏始终传不开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最早到华夏传教的含义并不是完全的文化、宗教入侵,更大的目的是到东方来偷学一些科学技术,比如,到华夏来学习造船技术,海上观测方位的技术,等等。有人说了,近现代航海技术不是西方发明了六分仪吗?实际上不然,六分仪正式登上航海舞台是1730年,那在这之前呢?人类是如何进行远洋航行?
早在六分仪出现前三百年,就有大明的郑和下西洋,而且前后多达七次,整个船队有200余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大的船只载重量超过5000吨,就是与现代军舰比起来也毫不逊色。配套的方向定位和识别,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这样说,没有郑和的船队下西洋,西洋人根本不知道远洋航海是怎么回事。
西洋人的大航海时代是郑和下西洋一百年后的事情,在这之前,对方位的识别是没有人可以比得过华人的。早在南宋的时候,东南沿海就有大批失去土地的民众下南洋,这些人到了现如今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暹罗等地,单纯的靠着海岸线走,是不可能到达菲律宾和印尼的,这是个常识问题。在那个时候的欧洲航海最远的是哪里?除了地中海中的岛屿,就连靠近北非附近的岛屿都还没有发现,那个时代的欧洲造船别说跟华夏比,就是跟奥斯曼帝国的船也比不了。
正是郑和下西洋带动了阿拉伯商人的海路商贸,促使了华夏科技向西域流传,一些华夏的经典书籍和科技书籍开始向西域传播,而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就是到中国来刺探科学技术,学习华夏科学技术的。
许多华夏古代哲学书籍传到了西方后,这才产生了诸如黑格尔的辩证法等哲学思想,我们纵观欧洲的许多思维哲学发展的时间就可以发现,几乎清一色是在16世纪以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之前,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世纪初页时,在西方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的呼声,产生了俄罗斯革命等暴力运动,可以说,这些都是经历了东西方文化融合后的产物。西方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与东方生产关系完全不一样的群体,那就是失去土地的产业工人,而在东方文明里,恰恰是发展了几千年而缺少这个群体,是东方社会发展不需要还是东方文明的规范使然?这个问题以前无人去思考,甚至在大革命时期,还有一群先贤认为应该模仿俄国革命,发展这个群体。
事实上,纯粹的行业群体在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在华夏的发展历史中,并不是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不仅有,规模还非常大,比如,从秦朝开始,各种军械的生产就是被朝廷严管和集中的,秦军是以弓弩为优势统一华夏的。其后的历朝历代,这种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都会被统管起来。
那为什么在华夏就没有那种西方人说的群体呢?因为,这些人是可以随时转换身份,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家一亩三分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