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紫色> 第一卷_奇葩组合(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_奇葩组合(6)(2 / 5)

更不是在南非,而是在古代印度,直到今天,排名世界著名钻石靠前的十块里,仍然保留着印度钻石的地位。可是在印度,现在谁还找到过钻石?人们不去找吗?去找,可产生钻石的地方并不是在当今的印度境内,而是在喀喇昆仑山的腹地,如何去找?实话说很难。

李凡最早给薛万锦估计的并不是钻石,而是红蓝宝石和金丝玉、和田玉等软玉,如果运气好,在挖掘的隧道里,发现古代的河流的沉积层,那出现这些东西的几率就非常大了,尤其是容易出现高等级的宝石。可是,刚刚一开始就发现了钻石,还有其他的,这让李凡的想法就更多了。你光指点薛万锦去建仓库,去囤积货物保持价格,这不行的,一定要把产供销这一条线都整明白才行。

偏偏那个方丹,倒霉催的跟着刘道源来到了华夏,这就激活了李凡的一个庞大的构想,把古玩、艺术品、工艺品等等串起来,不仅可以解决薛万锦那边的事情,还可能带动起一个新的行业贸易,这才是李凡思前想后决定要干的事情。

要想构思和设计这个计划并不难,难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的古玩市场和地摊市场上经常出现诸多的华夏古代瓷器,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欧洲人对华夏古瓷根本不了解,许多精美的明代瓷器被他们在家里不是用来插雨伞,就是用来装猫粮狗粮,还有一些流传出去的田黄石印章,那都是近代一些著名篆刻家的作品,也都扔在地摊上,论堆卖,有的干脆就是一些孩子拿去玩耍。你说欧洲人不懂这个,难道说华人也不懂啊?就没有人捡漏吗?别说,当时还真是对了,一来,当年在海外的华人不多,懂收藏的更少,二来,兜里没钱,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心思去逛街捡漏?所以,当年是有天时无地利人和。

不是有许多旧中国达官贵人逃到湾湾去了吗?可他们喜欢的是黄白之物,看看当年那些跑过去的将领,有几个家里有点收藏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有豪宅,有珠宝翡翠,有黄金美元,可他们有几个古董?说起来,他们当时是有条件捡漏的,可惜,这群人太过信奉西学,太过否定祖先的文明,太没文化。直到今天,你能在香港听说拍卖瓷器创纪录,能在大陆看到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董,甚至在日本都能见到一二,可有谁听说湾湾那边整个轰动的收藏故事出来?

这一群人说到底还是没有文化,没有民族文化的沉淀,好好的华夏文明不继承,去信什么鸟洋教,你信就信呗,还要愚民,你让他们能不垮台?末了归齐,老蒋的笔记本还成了文物了,据说还是在美国那边收藏,真真的是贻笑大方啊。

最早一批去海外捡漏的还是内地一群先富起来的人,随着大批儒商的出现,许多珍贵的古董从海外回流,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反过来,国内的一些高档艺术品工艺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国家的强大首先富裕起来的就是海外华侨。没有祖国的强大,华侨在海外能做啥赚钱的生意?当国家富足了,内外联手才形成了诸多海外华侨富豪,没有祖国这边的市场,哪里能出这个大王那个大王的?有人说,很久以前不是就有些在大马啊,暹罗啊等地的啥啥大王吗?嘿嘿,那也就是个自吹吧,充其量算是个小鬼,大王没巡山,小鬼就在外面喊呗。

真正造成诸多海外华人富豪的时间就是以华夏崛起为标志的。

现在华人有钱,又特别喜欢老祖宗的玩意,一下子把欧洲的古董收藏市场给抬了起来,形成了从海外引进,到国内再送拍,结果就是赚差价,这个差价可是吓死人的,东西就那么多,谁先下手了,谁就得利了。盛世的古董嘛,谁不想要?

可是光有进没有出能行吗?肯定不行!如果两头堵,这就是李凡在策划的事情,成不成两说,可做不做就是向祖宗交代的问题了。从这个角度说,李凡还是蛮高大上的。当下,国家强大富足,这天时是有了,东西方交流畅顺,快捷,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