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做了组织谈话。
原则上同意李学武保留两个身份,主要原因还是合改编的主体不是治安大队,但执行任务方向却是偏向治安大队。
八一六团调入京城的原因就是支援地方民兵建设,支援城市保卫和防卫。
合改编之后,目的性更强了,工作更加具体了,就是李学武给治安大队定义的发展方向。
而保留李学武的身份更适应于城市保卫工作,安排他兼任
中午吃饭的时候齐耀武跟他说了卫三团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他一力主张和申请调李学武进入卫三团合改编序列的。
齐耀武特别认可李学武在组织管理和常务管理上的能力,包括垦区建设、合作生产、装备筹划、发展规划和战略眼光等等。
他很清楚一个队伍从无到有,从0到1500的的艰难。
李学武在组织工作上表现出了优异的领导才能,是齐耀武不可错过的合作伙伴。
两人在以前的接触和合作过程中也很融洽,互相进步,共同提高。
就像董文学能看见李学武的价值一样,他也看的见。
这也就造成了董文学的为难,他不可能放李学武走,更不希望李学武错过这次的机遇。
所以保卫处接下来一个月负责人就成了两人需要研究的重点。
李学武面对董文学的问题,主动提出让保卫处副处长萧子洪暂时负责保卫处的工作。
他又不是不能打电话,平时听取汇报和传达命令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多忙一些罢了。
合改编后的卫三团驻地依旧是在原位置,只要办事人员负责传递消息和来往文件,李学武只是把临时处置权利交给了对方。
李学武没说,但董文学听见李学武这么安排后已经明白的一条就是,李学武并不排除有试探萧子洪的意思。
萧子洪原来是什么岗位和级别这都不用说了,两人算是刚刚搭班子,如果李学武暂时无法负责保卫处的工作,萧子洪下一步的工作方式完全可以作为李学武对他态度的判断依据。
在这一项选择上,李学武想了不少,包括保卫处、贸易项目、李怀德等各方反应。
最重要的是八月份不算太平,如果没有培训这码子事,李学武也是准备去钢城的。
快三个月没去了,倒不是不放心闻三儿等人,也不是急于布置钢城,他躲着这边,也是在给钢城的人一个态度。
董文学对于李学武的想法没有迟疑,考虑到李学武是负责轧钢厂保卫处工作的人,他尊重李学武的判断和想法。
李学武也请董文学多关注轧钢厂的变局,关注保卫处的变动。
在同董文学沟通完,李学武又参加了下午的合改编筹备会议,并且于下午四点钟赶回了轧钢厂。
考虑到李学武的双重身份,齐耀武等人主动承担了一部分李学武的工作,让他有时间安排好轧钢厂的事宜。
按照计划,培训将在下周一正式开始,培训教员今明两天都会就位,也就意味着下周一开始,李学武工作日全天都得在这处大院里学习和工作了。
包括王小琴和沈放也是一样,山上的带训工作没有了,所有的训练都转给了卫三团作训股协同红星训练场政训处完成。
齐耀武坚持要同李学武合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舍不得山上的驻地了,如果没有李学武,也就没有了红星村的基础。
不知从何时起,李学武已经把治安大队和轧钢厂等联合单位同八一六团捆绑在了一起,休戚与共,利益相关。
李学武掌握着轧钢厂的力量,在卫三团即便是不参加日常管理工作,他的地位也是有保障的。
这也是董文学不建议他放弃轧钢厂工作的原因,他更知道主次。
回到轧钢厂的
李怀德前期可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更没听李学武说起过相关的计划,所以当听李学武汇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