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特殊,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一些考虑。
但是对于现在的朱雄英来说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了,他现在只需要抱着胖儿子,以及安心的将小妹妹给嫁出去。顺便想到了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只是有些事情轮不到他来做主。
老朱给朱允熥选了一门妻子,徽先伯桑敬之女,只是朱雄英不是特别看好这门亲事。没别的原因,自家的允熥现在心思野了,这孩子不可能为了一棵树放弃一整片森林。
至于朱允炆也有亲事,光禄少卿马全之女。
这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一些门道,其实老朱的儿子辈,正妻基本上都是勋贵家族出身。到了孙辈,有些都是文臣家庭出身了。
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老朱的孙子,只不过这里面的区别也是很大的。到底是嫡孙、庶孙,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更何况朱雄英的因素也需要考虑,朱允炆自然也不敢和朱允熥去比较,亲疏有别的。
自家那傻小子是什么德行,朱雄英再清楚不过了。是真的躺平了,只想着吃喝玩乐了,也别指望他多办事,只要不坏事就好,是一个完全的、标准的纨绔子弟的模板。
以后得让文垠离他二叔远一点,免得被教坏了!
当然这也就是稍微开开玩笑话而已,允熥确实是躺平了,但是这孩子也就是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而已,没什么坏心思,这还是一个比较省心的好孩子。
十九岁当爹,朱雄英也没有觉得早,在这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都算得上是比较晚的了。更何况朱雄英的心理年龄,显然不只是十九岁。
对于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朱雄英觉得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他也觉得比较满意和开心。
因为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方方面面都比较顺利的一年。国内几乎没有战事,东瀛那边的战事总体来说是比较平稳、暂时不需要多操心。
国内的情况来看,吏治的整顿是比较好的,百姓总体来说也是安居乐业,大明的国势是在日益变强的。而且除了吏治、民生方面,其他方面的一些进步虽然不算特别明显,但是好歹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这一切自然也就让朱雄英比较满意了,老朱和大朱也都觉得比较开心。在他们看来,不说一个盛世已经到来,但是已经看到了一个治世即将到来了。
大朱咳嗽两声,有些着凉了,“父皇,百官的俸禄也该提一些了。”
对于这个话题,老朱是不喜欢的。在他看来文武百官的俸禄已经不低了,他也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再涨下去了,真的不划算。
大朱觉得好笑,继续说道,“每年从南洋可以收回两百余万两白银,皇商变卖的珠宝、珊瑚也可得百万两。东瀛现今的产银也越发多了,每年可得三百余万两。”
老朱不高兴了,说道,“咱的将士还要兵饷,没有饷银谁给你打仗!英儿又是修桥又是铺路,那些劳改倒还好说,也该有点粮食果腹。北平还在修皇城,咱没银子。”
再多的钱也不经花啊,老朱没有因为看起来每年多了五百万两白银就阔绰起来,依然还是抠抠搜搜的不舍得多花银子。尤其是如果这些银子是给文武百官增加俸禄,老朱自然是更加舍不得的。
想起来了什么,老朱说道,“标儿,你可得记住了。银子再好,那也就是银子。灾荒年景这银子可不能吃,粮食、布匹,这才是百姓家的根本!”
说老朱小农意识也好,说老朱目光有局限性也罢。
但是可以肯定,朱雄英也觉得银子也好、金子也罢,有些时候真的也就是货币而已。说到底这些东西的价值,很多的时候也就是看社会生产力,银子再多有些时候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朱雄英还在盘算着捣鼓出来银行的事情呢,毕竟现在大明的银子看起来稍微的富裕了一点,只是这个事情的推进也没有那么容易。
除了老朱和大朱对于这些事情不热衷之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