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天,因为匈奴的到来变得极为不同。
三十万大秦儿郎出动,第一时间便惊动了周围的百姓。
“是不是又要打仗了?这一次竟然出动了这么多兵马,又要血流成河了。”
周围原本住的百姓就少,看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时间往家里走去,连手上的活都扔下了。
“还是快点进城吧,这样还能安全点,谁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波及到我们,只要边疆需要,我们都可以上战场。”
有些人虽然老了,但匈奴一日不除,边疆百姓皆可为兵。
住在外面的百姓都向城里走去,而郡县的官员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传令兵的消息。
“这一天终究是来了,传令下去,全城戒严。”
处在边家的每一座城池都进入了戒严的状态,任何想要进城的人都要经过仔细的盘查,连出城的人都不例外。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搞清楚匈奴的意图,匈奴准备了这么久,蒙恬全部允许内部出现问题,那样就是腹背受敌了。
一时间边疆的百姓人心惶惶,只有在真正发生大战的时候,郡县才会戒严,百姓也猜到了这次情况的严重程度。
同时,边疆传出几队传令兵,皆快马加鞭,一刻不停的向咸阳驶去。
如此重大的情况变动,蒙恬虽有边疆大权,但任何大事上都需要向秦始皇禀告。
另一边,关乎大战胜败的三十万大军,正分批急行军前往匈奴出现之地,九原。
路上蒙恬在于最前方,犹如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军队离不开蒙恬,正是因为如此,蒙恬无法与离开的扶苏交流,对于匈奴蒙恬很了解。
但对于大胜匈奴的扶苏来说,或许有更加独到的见解,能知道扶苏恐怖实力的人,也就只有蒙恬了。
然而就在这时,随行的亲卫送来了一封信,一封扶苏的亲笔信。
蒙恬对于扶苏的来信很重视,来到一处隐秘的地方,打开亲笔信。
“蒙大哥,边疆此次三十万大军异动,必然不是这次的主要行动,必定是吸引我军将士,来隐藏背后的行动。”
“不得不说匈奴走的一步好棋,这是一招阳谋,让我们无法破解,只能应对,眼下最关键的是通知各处的郡县,以防有变,并且第一时间传递消息。”
扶苏的亲笔信内容很短,但里面的信息却很大,给了蒙恬一个很关键的方向。
扶苏的内容让蒙恬陷入了沉思,匈奴这次事发突然,如此拿所有力量对峙,绝对不是头曼单于的手笔。
作为老对手,蒙恬太清楚,头曼单于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人,绝不会这般冒失。
对于扶苏的话,蒙恬也是不敢全部相信,毕竟这件事关乎极大,而大秦的三十万将士也必须发兵,正如扶苏所说,这是阳谋。
而另一边,蒙恬也不敢不相信扶苏的担忧,立马派出了将士传递消息。
不到半日的时间,三十万将士便赶到了九原,在九原的边关,守卫边关的老将没有丝毫怯懦,个个铮铮铁骨直视匈奴。
老将虽然不多,但老一辈的信念与气势是无法忽略的,匈奴自从出现在九原外之后,便一直没有动作。
没有叫嚣,没有开战的准备,完全不在双方开战的范围内。
这样的情况,在蒙恬到来之后也没有任何变化,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双方各有三十万大军对峙,乌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尽头!
这个时候想要探知对方的底细,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一个大约的数字。
放眼望去,探子能得到的消息,也只是三十万大军,这就限制了大秦将士。
然而正是这样,匈奴抓住机会,消失了数万人,不知道去往了何方。
“吩咐下去,派出所有的探子,一旦有任何消息立马回禀,如此关头,谁若是贻误军机,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