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我在姥姥家看到了一张爸妈第一次约会时拍的几张照片。
说起来,我看过不少他俩的合影,但这么青春又有活力的,还真是头一次见。
两个人脸上充满着少年般的朝气,从头到脚都是浓浓的新潮复古风,和现在满脸皱纹、身体发福的样子完全不同。
我爸特得意的告诉我,为了给我妈留下好印象,他特意去当时最火的发廊找了个最出名的托尼。
看着眼前头发有些秃的发亮的爸爸,我的鼻子瞬间就酸了。
因为从记事起,我爸头发就不算是特别多的那种,有些地中海的感觉,别说去理发店了,洗头水似乎都节省的很,洗脸时顺手都能来个全头护理。
突然就觉得有点伤感:父母的青春,是不是真的被我“偷”走了啊?
坦白的说,我好像从没见过“年轻”的他们。
仿佛记忆里的第一幕,他们就是成熟的父母,脑袋里装的也是上年纪的人才会有的思想。
我爸,从外形上就透着一股“老成持重”的气息。
我3岁那年,为了养家,爸爸换了一个他不熟悉但赚钱更多的工作。
这份工作后来支撑着我们家住上了楼房,但也压得我爸爸掉了很多头发。
小学三年级,我爸接我放学,同桌把他错认成了我爷爷。
爸爸尴尬得楞在原地,苦笑着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年他其实只有三十几岁得样子。
从5岁开始,我就被灌输了养生得重要性。
没吃过小零食,没吃过亲亲虾条里得果冻,没买过不拆包装都能闻到香味得辣条,更没有从小浣熊干脆面里逃过小卡片,更没有在路边摊买过炸鸡排这些,因为我妈说这些都不健康。
夏天不可以穿很暴漏得衣服,秋风刚来就得套上秋衣秋裤,在我妈义正言辞得监督下,我总是比同龄人更“显得那么老成。”
所以,我从没设想过,思想如此老旧得妈妈会和“小姑娘”这个词有什么联系。
直到发现了这些照片,我才明白父母也有着独属于他们得青春。
看着照片里一袭长裙得自己,妈妈开心的和我聊起以前的事。
上学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是那种典型的文艺女青年,算是学校的学霸,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日子也被装扮得田径美好。
她喜欢去公园得树荫下看书、喜欢买不同得花色的发卡、会憧憬电影中浪漫的爱情、会因为小说中的男主心动。
夏天,她会在院子里放一盆水,让它在日光的暴晒下慢慢升温。
妈妈最爱用这温水洗头发,她说,这样她的头发会有阳光的味道。
然后,她就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一圈圈的转,等着微风吹干她的发梢。
我爸则自恋的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特别时尚帅气,形象气质直追刘德华。
上学时就有女生给他塞过情书,工作后也总能收获女孩崇拜的目光。
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又好像回到了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炙热且美好,连眼神中都透着幸福的光亮。
在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里,妈妈不再是个絮絮叨叨的老大妈,爸爸也没有顶着累赘的啤酒肚。
他们轻快地迈着潇洒的步伐,一路小跑地奔向期待和远方,直到怀里出现了我。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啊,是我们地出现,中断了她的青春时代。”
从小裙子到孕妇装,从关注时髦的衣服到留心家居用品打折的消息,从自由在到拖家带口,从只想着如何去玩到绞尽脑汁都要养家糊口。
青春和孩子,有时真的无法一起上路。
为了能握紧我们的手,父母只能选择把过去留在原地。
幸运的是,虽然我们陪伴不了父母的青春,但可以陪伴他们未来的每一天。
那个因为要照顾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