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本来感觉到挺不安的,毕竟曹军近在眼前,东吴这片江山随时不保。
在鲁肃细致分析过后,孙权的心慢慢地定了下来。
原先那些紧张不安的臣子,在看到主公孙权都不再紧张,也都纷纷受到感染,渐渐也不再紧张了。
当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接下来就是讨论怎么迎敌应战了。
东吴君臣自有一套讨论战略的方法,现在大家各抒己见,完全无所顾忌。
就算说错了,也不会有人怪罪,而是有人加以纠正,使得错误的建议不至于害到整体。
而有时候错误的建议会形成一种刺激作用,使得他人可以受些启发,从而让决策变得更加完美些。
孙权十分喜欢这样的氛围。
他觉得看到群臣为自己出谋划策,就像是看到东吴未来一片大好。
……
刘备付出巨大的代价,总算是迫使刘璋投降,完全拥有益州这片土地的控制权了。
目前摆在刘备面前的难题不小。
因为益州本土的士族以及他所率领的外来士族阶层,可能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心生不和。
作为新的益州统治者,刘备需要搞些平衡。
在人事安排方面,刘备觉得诸葛亮的一些意见根本不可取,所以只能够一切靠自己了。
在刘备心里,他挺可惜庞统的。
庞统长相虽丑,但是治理一方百姓的手段还是有的。
如果庞统还活着,刘备将会改变原先对庞统的偏见,对其委以重任。
虽是失去庞统,刘备却得到法正这样一个人才。
法正的缺点不少,但在乱世之中,只要法正有才,可以帮助刘备翱翔,那就是可以让刘备忍受的。
甚至刘备感觉出诸葛亮对法正有些偏见,还刻意提醒诸葛亮要以大局为重。
诸葛亮当时就有些寒心了。
眼看着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但对方对待诸葛亮的时候,已经不再像一开始三顾茅庐那样恭谨了。
这是因为刘备明白他的位置高了,要妥当安排各种人才,而他在与诸葛亮相处的过程里,发现诸葛亮并不是全能型的军师,而军国大事,需要依靠各种人才互相配合才行。
刘备大半辈子颠沛流离,看起来是挺窝囊的,但是他有足够远大的理想,使得他不断琢磨自己怎么样才能攀登上人生最高峰。
思来想去,除了拥有一块好地盘之外,拥有一群好人才帮着他开疆拓土也是极其重要的。
构成管理团队的成员,要有足够的本事,懂文的从文方面入手,懂武的从武方面入手,要是安排错了,那肯定要乱套。
平时刘备琢磨得挺好的,他觉得自己一旦掌了大权,按照原先琢磨过的方法去安排就好,等到他真正要应用到实际的时候,才发现当个大领导还真不容易啊。
所以刘备特别佩服曹操,毕竟曹操麾下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而曹操可以安排得妥妥当当。
以前刘备觉得那没什么技术含量,等到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和曹操相比真是差远了。
但这也促使刘备下定决心好好追赶曹操。
他就不信了,凭着他的努力,加上身边人才济济,还不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正当刘备为如何安排益州各种人才的位置时,有人给他送来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曹操写的。
另外一封信是孙权写的。
这一刻,刘备的心里直打鼓。
曹操,刘备惹不起。
孙权?刘备同样惹不起。
为了得到保障,刘备此前向孙权借了荆州,现在荆州还没还,已经让刘、孙两家之间产生裂痕了。
两封信各自代表着什么,刘备心里头很清楚。
以曹操的性格,当然是先吓后拉,要自己归顺于他。
然而刘备深知曹操对自己诸多忌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