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永平府,府城。
一辆辆满载粮草的马车吱呀驶过南北大街,马车后跟着一群身穿红色鸳鸯战袄的永平战兵。
这些战兵大都是从永平府下九县一州征调上来的土兵,其中还有些乡勇和临时抓来的壮丁。
三天前,他们被紧急征调到府城,连同五十辆装满粮草的大车,连夜向西开拔,前往这次西征的起点——大明京师。
他们将在京师城外稍作休整,然后作为援军,前往陕西平叛。
这支军队约两千人,除了总兵和他身边的五十个家丁,其他战兵都穿着破旧的铠甲,有些甚至没有披甲,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长短不齐,没有人佩戴火铳,弓箭也少的可怜。
他们从永平府出发三天后,才终于抵达丰润,沿途走走停停,偶尔抢劫一下偏僻的村落,估计到京师还需一段时间。
一丈七尺的总兵将旗下,永平总兵官张春目光凝重望向前方。
几名家丁押送着一个师爷模样的老头子来到他的坐骑前。
“老子是举人出身,文章比进士都写得好,不需要幕僚,滚!”
张春正要打发这人滚蛋,忽然觉得老头有些面熟,挥手让家丁退下。
师爷被家丁拎着走了一路,累的气喘吁吁,待家丁走远一些,才对张春道:
“张总兵好大的官威,都,都不认,认得老夫了。”
张春骑在马上仔细打量这老头,远处是不断从路边走过的战兵。
他忽然忽然一拍大腿,连忙翻身下马,一把搂住师爷。
“薛老三!你怎么跑回来了?”
姓薛的师爷连忙示意张春低声。
“张总兵,吴老爷让我给您带句话,他和少主子在江邮老家都挺好的,让您放心。”
张春瞥了瞥嘴。
“走的时候也不打声招呼,还以为他也被刘招孙宰了,他跑到山东,干了那么多大事,差点连累死老子!”
这位张总兵便是历史上大凌河之战中援救祖大寿的张春。
他是万历二十八年中举人,在原本历史上,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朝廷议急边才,擢张春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当时关外难民云集,张春运筹有方,受到皇帝注意,在己巳之变(注释1)中,张春率部参与了收复四城的战斗。
次年,他以监军兵备道之职和总兵吴襄、宋纬等率兵四万奔赴辽西,以解救锦州。
结果兵败被俘,和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被执。
其他人见皇太极皆行臣礼,张春独植立不跪。
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后被后金软禁。
这位被张春此后被囚禁于沈阳三官庙十多年,被关押期间,始终“着汉服”,“不为剃头”,坚持明朝衣冠,坚守明臣气节。
最后绝食而死。
刘招孙对这位苏武式的明末将领颇为钦佩,虽然张春在祖大寿麾下做事,却没有杀他,只是让他调任永平,继续做他的监军兵备道。
这次大军入陕地平叛,京畿府县都要须抽调人马,永平府亦抽调步军五十、马兵二十,奔赴京师,听候护国公调遣。
这两日,张春忙着抽调人马入秦。
他对护国公谈不上什么忠诚,半年前,庶吉士李明睿和几位勋贵他们在京城“靖难除贼”,号令天下英雄铲除刘招孙时,手握两千兵马,坐镇永平的张春并没有参与。
并非因为张监军感激护国公知遇之恩。
张春在辽西锦州见识过开原军战力,知道刘招孙的真正实力,所以,当宣府、大同、榆林等边军信心满满千里勤王时,这位天子脚下,距离京师不过百里之遥的永平兵备道却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
也正是因为张春这种小心谨慎,让他后来免被报复,刘招孙对此人颇有好感,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