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识字,学习自然科学、军事、地理、等学科知识,当然,也少不了对大齐皇帝、大齐军队的感恩学习。
从儿歌“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到,武定皇帝三岁能骑马,五岁能杀敌,十岁已经指挥大军作战····
在战兵代表、商会代表,训导官、各科老师敦敦教导下,诸如此类的“真理”,被牢牢镶刻在所有学生脑海深处。
训导官森悌得意洋洋道:“他们(学生)或许会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但绝不会忘了是谁将他们从饿殍中拯救出来,给了他们新生!”
刘招孙对这种狂热的造·神行动,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一切顺其自然。
孩童所需学费,由翰林院全部承担。
这样做可以将诠释知识的权力,从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儒生士子手中夺回。
谁能掌握识字的百姓,谁就能掌握舆论,谁就能掌握历史。
孩童学成之后,可选择进入工坊当学徒,去军队到辅兵,去探险队探索远方。
~~~~
四月,武定皇帝返回辽东,临行之际,派成国公金大久率官员工匠,前往均州支援新都建造。
在营建都城期间,发生了两件灵异事情。
当时,营造新京的木料,大都是在四川砍伐的,先在长江上放木排顺流而下,到了汉口木排被截住,然后再顺着汉江运到均州。
有一根木材它很奇怪,到了汉口它不是像别的木头横着浮在水面上,而是直直的站在水面上。
金大久派官员司马平到水下察看,发现木材下面还有几尺高,没落到底,觉得很奇怪,众人认定是天神把这个木料留下来,用于天心城的宫殿建筑。
均州军民用绳索把神木拴着,拖到工地,作为皇极殿正梁。
在后来的《京城瑞应图》里面,有很多船拉着木料从黄鹤楼经过的画面,说的就是这个神迹。
第二件祥瑞是这样的,当时工匠从各地到均州,走的多半是水路。
由于齐国开出的工钱很高,人们不惧南明三令五申不准与齐国交接,源源不断赶往均州做工。
湖南湘潭有个匠头名叫杨忠,他带了几只船从湘江出发,行至光化县(今老河口),快接近均州时,在一个叫羊皮滩的地方,遇到大风暴雨,船停靠岸边,突然看到上游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游下来。
水手用长竹竿把它拨到岸边。一看,是直径两米多的一个大钟,众人都怀疑这是皇宫大钟,就献给了成国公。
金大久喜出望外,因为他的幕僚说这是祥瑞,象征大齐丰功伟绩。
于是大舅哥把这个钟供在刚刚建起的钟楼里面,立即八百里加急禀告太上皇。
“水涌洪钟”。
太上皇闻听这两件事后,没表现出一丝欣喜,反而冷冷道:
“告诉成国公,派他去均州,是让他好好督工,不是劳民伤财,整这些花活儿!谁再敢唆使大舅哥搞这些旁门左道,不务正业,朕就宰了他!”
~~~~~
一路无话。
过一个半月的长途跋涉后,五月底,太上皇的行鸾逼近山海关,第十兵团主官郑一石早早得到消息,出山海关十里迎候御驾。
刘招孙对山海关防务颇为重视,此地为连接关内关外的要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历史上李自成最终失败,便和这山海关撇不清关系。
“末将谨遵圣上教诲,一面加强第十兵团训练,一面敦促农会、商会,敦促农户屯田,去年一年,辽西新开荒田地三万亩,可养活······”
郑一石穿着身精良甲胄,黑色的披风遮住了他渐渐隆起的小腹,他带着两名亲兵在前面走,武定皇帝跟着他登上山海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