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支撑得住?”
聚草屯粮,以作长久的打算,至少是五年,可能还要十年八年。因为大灾害导致的北方粮荒,不是一省两省,而是整个长江以北。
甚至于,在大灾害最严重的时期,连江南也要受到影响。
所以,尽早建立起更多的购粮渠道,屯积足够的粮食,不仅是东江镇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招揽流民发展壮大的物资基础。
“每年数万石粮食,还是负担得起的。”郭大靖说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指望朝廷,一旦出现变故,再想办法,恐怕就晚了。”
林天生抿了下嘴角,说道:“兄弟,你对朝廷颇有微词,我能理解。但还是要谨言慎行,颇多怨忿的话,于你建功立业甚是不利。”
郭大靖拱手致谢,心中却并在如何在意。他的建功立业,与林天生,甚至大多数人所想的完全不同。
朝廷,皇帝,不仅不会成为郭大靖建功立业的助力,反倒会成为障碍,是早晚要甩掉,或者是强力改造的存在。
平辽灭虏只能靠自己,靠东江镇,郭大靖已经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确定了这一点。
忙于剿抚国内的民乱,又在辽西养出守城之犬,视东江镇军民如草芥,这样的朝廷和皇帝,怎么能够指望?
此时,外面亲兵来报,毛文龙召开军议,请郭大靖前往参加。
郭大靖把林天生稍作安置,便赶往毛文龙的指挥部。一路上还在猜想,不知道是什么急事。
来到议事厅,郭大靖和几位将领互相施礼寒喧。人不算多,但镇守金州的两名主将郭大靖和李维鸾都在,还有皮岛本部的孔有德等将。
“成亲的事情都准备好啦?”李维鸾笑着调侃道:“别的倒还次要,酒要备足。大捷加大喜,我等可都要一醉方休的。”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酒肯定管够,不仅有山东的秋露白,还有南方的松江三白。”
从山东采购商货,酒类便是其中之一,秋露白是档次较高的,数量更多的则是其它的便宜不知名的酒;松江三白则是林天生随船运来,不多,作为特产尝个新鲜。
“有没有更烈的酒,那才对俺的胃口。”孔有德咧开大嘴笑道:“秋露白名头响,却是不够烈。”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倒是有琅琊台的酒,听说很够劲儿。”
白酒酿制到了明朝才有了成熟的蒸馏技术,白酒浓度从以前的3-10度提高到了60-75度。其中山东的高度酒,琅琊台能够上榜。
至于后世高度酒最出名的二锅头,当时还没有酿造出来,或者是不叫这个名字。
而流传最广的烧刀子,主要流行于古辽东地区,并逐渐演变出二锅头及烧锅酒等不同北方酒类派系。
东江镇连吃饭都成问题,更没有闲粮来酿酒了。但酒还是有,就算不发行军票,内部也有买卖,也有日用商货流通的。
郭大靖也想酿酒,但为了节省粮食,只能是先用野果,等到秋后,再看收成情况,计划着用土豆来酿造。
“要喝烈酒,没准能喝到京师运来的。”随着声音,毛文龙和陈继盛走进了议事厅,众将赶紧起身施礼拜见。
毛文龙笑着点头,坐到主位,扫视了一圈,用下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坐下。
陈继盛干咳了一声,作为主持人,先通报了最新的消息。
“朝廷派来监军太监在金州坐镇,名为方正化。”陈继盛看着众人有些不以为意的表情,接着补充道:“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众人都愣怔了一下,脸上的神情也变了,或惊讶,或迷惑,或是皱眉冥思。
司礼监秉笔太监,是明代宦官制度中位尊权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职务。
当然,秉笔太监在司礼监也有排名,排名第二或第三的,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比如魏忠贤,便是秉笔太监并提督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