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膀挥着锄头,沿着地垄刨出坑洞,妻子在播着种子。
长长的垄沟,翻松的黑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那是农民最喜欢的味道。
小妹在家里看着小侄儿,还会烧火做饭,在春耕的农忙季节,差不多家家都是全部上阵。
田地已经由军队派人用牛马犁好,不好好耕种,首先就对不起家人。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也比谁都知道农时的重要,一点也不能耽搁。
六十亩田地,张膀觉得自家还能再多种,但官府上有规定,要按家中男丁和女人的数量来分田划地。
男丁可申领四十亩,妇女就降到了二十亩,还有次丁男、次丁女的规定。总之,既要让百姓有差不多足够的田地,又要能够充分耕作利用。
这还是在村上有公用耕牛的条件下,才采取的分配模式。军队上今年也会帮助开垦,毕竟不是熟地,要烧荒、犁地等工作。
“忙完这一阵儿,再把那几块小荒地种上菜。”张膀用袖子擦了把汗,笑着说道:“这些小活儿,就不用你挨累了。”
妻子也不争抢,说道:“今年要是风调雨顺,几十亩地的收成足够吃,明年贷款买头牛,也有底气。”
张膀用力点头,村里公用的耕牛到底是不方便,只有买到手里自家的,才心里踏实。
二十亩土豆、三十亩玉米、十亩黑麦,张膀和妻子是经过反复商量,才确定的种植数量。
土豆是保底的,产量高,其它作物收成不好的话,基本上也不会饿着。玉米是高杆作物,既能吃,又能当柴烧,还能喂牲口,利用率最高。
对于金州的农作物种植,官府已经没有明确的强制要求。相信老百姓也都会算账,不会往亏里干。
军屯就要考虑到其它方面的需求,比如战马吃的料豆、苜蓿,以及将士们的伙食等方面。
“农闲的时候,我做军鞋和军袜,也能贴补家用。”妻子已经想好了今年的计划,微笑着说道:“买的几件旧衣,缝补修改一下,也尽够穿了。”
战场上建虏的衣服都被搜集,有布的,有毛皮的,脏污和破损的也没舍得扔,洗干净后按质量优劣,都作价卖给了老百姓。
在古代,甚至是旧社会,穿死人的衣服都不算什么。抗日战争,苏德战场,这样的事情也同样发生过。
这也是辽东地区的短板之一,不能种桑养蚕,不能种植棉花。在“衣”上面,基本上是依赖外购。
今年,郭大靖从山东引进了柞蚕,在金州进行试养。但要形成规模,却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
至于毛纺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绵羊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才能够建立起来。
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外购棉花棉布,还有就是从直隶和山东收购旧衣。
在古代,有专门收售旧衣物的店铺,再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买不起新衣服的穷人从中得利。这种店铺就是估衣铺,又叫“估衣行”。
金州这边自然不是为得利,而是只收不售,运至金州卖给百姓,解决他们的穿衣问题。
张膀妻子所说的旧衣,不管是什么渠道来的,买到的价钱却很令她满意。节俭,对于刚刚安家落户的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一队骑兵从大路上驰来,速度不快,边走边看边聊,象是在游山玩水、欣赏美景。
张膀和妻子离得大路不远,赶忙躬身垂头,以示尊重。
“忙你们的吧!”一个大嗓门响了起来,骑兵并未停留,奔驰而过。
东江军的军纪是越来越好,在金州初建的时候曾经大力整顿,并设了宪兵,逐渐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监督机制。
军民混杂,屡屡侵害百姓的军队,是得不到衷心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