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片洋洋自得之色,在第一次开科取士之时,他便曾得意地放言,曰:“天下英材,尽入我毂中矣!”
“长孙爱卿,去问一下,张麒是哪一个?”看了一圈之后,李世民轻声对旁边的长孙无忌吩咐道。
“是,皇上。”
长孙无忌目光低垂,退到一旁,问了几位在场的礼部官员。张府虽然不是大族,但毕竟有一个新任的刺史,礼部官员对每个参加殿试的举子祖宗八辈都是要了解得透透的,有类似背景的都会加以关注。
此时听到长孙无忌来问,有一个礼部官员恰好是见过张麒的,便指着第二排的一个举子道:“大人,就是那位。”
长孙无忌仔细看过去,确认无疑之后,便回到李世民跟前复命,他心里也是暗叹张家的好命,瞧情形皇上是准备加恩了,只是不知道那张麒学问如何。不过,能够走到殿试这一步,学问差得也有些。作为大唐的宰辅,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的心思把握得极为准确,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对张府抱有好感。
事实上,李世民对于大臣参与夺嫡之争是非常不满的,用他的话说,天家本无事,就是那些奸妄幸臣图拥立之功才造成天家骨肉相残的……在这一点上,这位皇上也未能名俗,他是绝对不肯承认那把九五至尊的椅子才是造成天家骨肉相残的罪魁祸首的。但是,张府不同,首先小婉和张陵夫妇,一个曾是太子的老师,另一个却是太子的伴读,无论是书信往来还是行事作派,都是谨守师生的本份,不掺和夺谪之事;其次,小婉和张陵久在外任,从不主动与太子或京中诸大臣联系,便是一些心中有观望之意的宗室也挑不出毛病来。
长孙无忌的手中执掌着天策府的秘密力量,对于一些重要人物都是进行监控的,太子和外臣的一些来信基本上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虽然长孙无忌倾向于太子,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敢假公济私,天策府中自有一套制度避免这种监守自盗的现象,在小婉与太子的书信中,多是对于一些政事的处理方式,而且小婉始终恪守臣下的本份,只是在大方向予以指导。
虽然太子书信中偶尔流露出一些对于储位方面的担忧,但小婉的回答向来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从君臣大义上予以指点和规劝,可以说,太子之所以日渐稳重,与小婉的指点是脱不开的,用李世民的话说,小婉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相比之下,小婉所立下的其它功勋反倒是次要的。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向他所说的位置看去,只见一个少年举子正在神情专注的低头挥毫,面容还有几分稚嫩。
“长孙爱卿,看到这些年轻人,朕都有些嫉妒了,咱们都有些老了啊!”李世民发出一声慨叹。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道:“皇上龙马精神,如何言老?眼下突厥降伏在即,我大唐军威,名震华夷,待扫平高丽、百济、新罗,四海宾服指日可待!”
李世民淡淡一笑,“朕有生之年若将这些事情都做了,后世子弟又要做什么?”
长孙无忌一怔,脑子一转道:“皇上,微臣曾有幸见过夏大家所绘制的一幅地图,在高丽、倭国之外,另有无数国家,只要我大唐武运昌隆,这些地方他日必是大唐疆土。”
李世民微微颔首,口中却道:“朕却不愿做汉武帝那等穷兵黩武之君。”
长孙无忌听了,又少不得称颂一番仁义……这说的和听的都不当回事,说起杀性来,这李世民比他老子李渊生猛多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打得四夷宾服,不仅开创了贞观盛世,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进入殿试阶段,主要是排那前三甲的位置,进士资格是丢不掉的,所以没有等结果下来,张府已经在那儿开始准备庆祝宴会了,小婉在吩咐了下边做事的执事之后,便带着妞妞来陪张杨氏说话,张杨氏脸上一付满足的神色,几个孩子先后长成,老大身为刺史,老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