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第八百一十四章旅长:打秋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四章旅长:打秋风?(1 / 1)

延州是革命圣地,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汇聚于此,一开始由于当地条件限制,再加上国军的长期封锁,延州的生活并不好过。</p>

后来随着全体军民在根据地搞大生产运动,各项产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大大缓解了延州在经济上的困境。</p>

尤其是三边盐业的恢复,让延州的进项多了不少,当时国军甚至提出了要“咸死边区”的口号,禁止西按盐贩只能去更远的宁、青地区运盐。</p>

不过延州方面同样有对策,根据西按盐业供应现状,决定盐价不降反提,造成西按盐贩心理恐慌。</p>

提价20%后,盐商要求按原价购买,延州坚持不降,盐商算了一下,即使提价20%也比从宁、青贩盐划得来,于是纷纷到延州抢购。</p>

延州目前实行的是小模化的共产主义,但是领导干部跟普通战士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津贴以及伙食上。</p>

周维汉刚到延州的时候,就领了一套生活物品以及当月的津贴。</p>

按照1938年制定的津贴标准:普通战士或班长一元,排长二元、连长三元、营长四元、团长以上一律五元,包括一号在内都是五元。</p>

惟有抗大、马院,鲁艺等学校的教员是例外,一些著名的文化人,学者基本上是五――十元。</p>

例如,冼星海十五元,鲁艺音乐系教员一律十二元,助教六元,当然发放的都是边区币。</p>

周维汉是团级以上干部,每月津贴五元,由于在抗大任教,每月多给三元教课费,文蔷到延州之后,按照营级干部发放津贴四元,夫妻俩总共十二元。</p>

按照延州的物价,一斤猪肉2角钱、10个鸡蛋1角钱、土布每尺3角、食盐每斗5角8分,可以说非常不错。</p>

按照不同的级别,伙食待遇也不同,分设大、中、小灶。</p>

高干小灶为四菜或二菜一汤,中层干部吃中灶,一般干部的小灶为高粱米饭或小米粥、大锅菜。</p>

差别仍不大,具体如下:</p>

大灶:每月八次肉,每次四两,馒头每月四次,菜内增油四五钱,碾碎细米,米汤加豆。</p>

中灶:饭以现在水平为准,每天三两肉。</p>

小灶:菜维持现在水平,每日米面各一半,饭菜注意调剂变换。</p>

以周维汉所在的抗大为例,学员们统一住窑洞,洞高一丈余,长两丈余,洞前临窗靠墙一长坑,能睡十几人。</p>

每人每月发放纸十张、墨水五钱、铅笔两支,报纸一窑一份,煤油灯两人一盏。</p>

高级班吃中灶,普通班或中级班吃大灶。</p>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依旧不影响人们对于过年的渴望。</p>

眼瞅着还有几天过年,抗大也给学员放了假,教育长搞来十几头大肥猪,还有不少延安本地的特产。….</p>

每个教员能分到五斤猪肉,两斤延州的红枣,两斤核桃,外加十斤小米,三尺土布。周维汉拎着这些东西,一路上遇见的同志们都喜笑颜开,一进院子,发现和尚、万金刚还有梁大喜都在。</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