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也是活该。
等外面喊着:圣驾到——
大殿里才真的安静起来,恭迎着圣驾。
赵祯坐在上首,看着下面的情况,就叹了一声,“朕与郭净妃乃是结发夫妻,她骤然薨逝,朕甚是心伤。而今,内外皆疑郭净妃之死有疑,柴郡主又言有实证可证明郭净妃为人所谋害,那朕必是要御审的。”
说着,就看向桐桐,“郡主,有何实证啊。”
只称郡主,不说雍王妃,这是赵祯释放出来的善意。要是柴郡主,那就有护身符在。他是这个意思。
桐桐点头,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便道,“因着证物乃郭净妃娘娘贴身之物,因此,需得请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在场。两位娘娘在,验证之事不劳他人。以保郭净妃娘娘体面。”说着,就看向范仲淹:“范大人,如此可妥当。”
范仲淹点头:此当然是再妥帖不过了。
于是,曹皇后便扶着杨太后来了,将昔年的珠帘挂了起来,她们坐在珠帘之后。
桐桐这才道:“不管是太后、官家还是诸位大人,都该知道,我懂药理,擅岐黄。这些年,去过雍郡的钦差连同随从都应该清楚,我的医术尚可。开的方,用过的药,都是能见效的。这一点,朝中至少有二十位以上的大人能为我作证。”
晏殊站出来,“臣能作证,郡主的医术不在医官之下。”
曹玮也站出来,“臣乃痼疾旧病,用的一直是郡主给的药,确实有效。”
用过药的都陆陆续续的站出来,证明郡主这些年在岐黄之术上确实有过人之处。
赵祯点头,“朕有所耳闻,知你之能。”
桐桐这才道:“既然都认我通药理,那就好办了。”她叫人拿上证物,“我查问了伺候娘娘的宫人,有几处疑点。”说着,就看向范仲淹,“这怕也是范大人心中疑惑的地方。”
范仲淹没言语,等着她说。
桐桐看着大殿上的人,“第一,御药院供药,竟是要亲自熬给病人喝。我也在宫中生活过,却从不曾听闻,御药院有此规定……”
说着就问珠帘后的皇后,“不知而今这规矩可是变了?”
曹皇后摇头,“不曾变!御药院供药,交割给宫人,若是熬药有格外注意的,医官需得跟随,亲眼盯着各宫的宫人熬药。此事与御药院再无关!”
言下之意:他们只负责药齐全,药的质量,保证药抓的都对。仅此而已。
所以,为什么要叫药童亲自给熬药呢?
“第二,熬药的器皿,药童尽数带走。包括不小心被打碎的药碗。”桐桐说着,就看朝中的大臣:“诸位大人,此做法是不是有欲盖弥彰之嫌。”
大家只觉得郭净妃死的太过巧合,这中间的事谁也没资格去查问。
如今这么一摆,大家就懂了:这不是有嫌疑,这分明就是有猫腻。
桐桐这才又道,“药渣带走了,器皿带走了,他们的人熬的……好似是一点把柄都没留下。可其实——不然!”说着,就将一半的证物叫人递给杨太后和曹皇后,一半证物留在大殿中央。
“娘娘的衣物上有撒上的药滴,包括枕头上,擦嘴的帕子上,都有。虽不多,但对于通药理的人来说,这便足够了。”
说着就问太后和皇后,“细看之下,是否有褐色的污渍。”
杨太妃眼神不好了,她不说话。
曹皇后却分外笃定,“是!有药渍。”说着,又叫了宫人,“拿去指给官家看。”郭净妃的贴身之物,不必避讳官家。
赵祯接到手里看了一眼,眼圈红了,“是郭净妃的旧物,确实有药渍。”
桐桐又指着熬药的炉子,“咱们有些大人一生都没亲自熬过药,但我想范大人是自己熬过药的。敢问,熬药……你见过药不溢出的吗?”
范仲淹想了想,“盖着盖子,药往出冒,不时的得揭开,用竹筷搅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