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年(101)
一九八一年的冬天, 大学就要毕业了。
七七年的高考生,七八年春季入学,也就是八一年底, 八二年年初, 在这个冬季毕业。
因为方方面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桐桐自家班里十二个人, 京城全都要了。甚至于实习阶段, 除了桐桐之外都去京城实习了。桐桐哪怕没去实习,可大学四年内, 她一个人翻译了八本专业教材, 掌握了英语、德语、俄语,这当然就是非常稀缺的人才。
那边打电话给姚院长,也表示如果有家庭顾虑的话, 对于配偶工作的安排他们可以帮忙。
“你可得想好了。”姚时行倒了水递给桐桐,“朋城是特区, 是新的, 但也因为什么都是新的,短期内条件肯定不如京城。你要考虑孩子的就学和成长……真的不再想一想了?”
桐桐接了水, 恭敬的坐着,“老师,我不会放弃专业。跟着去朋城,一方面确实是他有想干的事, 但另一方面, 我觉得热带海洋气候, 我们的研究依旧是缺乏的。我们有广袤的海域,海域有渔业、有运输、更有安全……”
姚时行看着桐桐笑了,然后从抽屉里抽出来一张表格:“热带海洋气候研究所, 隶属科学院。你的人事关系先去科学院,再由科学院往下分。”
桐桐将水杯放下了,起身接过表格,这直接去和从上面分下去当然会不一样。肯定是老师争取的。
姚时行递了笔,“填吧!”
桐桐接过去将表格填了。才要放下笔,姚时行又说了一声,“等一下。”说着,又从抽屉抽出一张表格来,“这是援建的倡议书,今年上面批准,朋城要建一所大学,从各个高校抽调人才去援建,咱们学校教职工合适去的不多,有留校意向也没有几个愿意去。你既然要去,就在大学里挂着职吧。”
反正研究所里的大部分都是教授,教授也都在高校中有挂职。学校的事管的少,但是课程是有的。
桐桐愣了一下,“新建的学校有气象类?”
“没有气象类,但是有外语类。你属于特长性人才,把表填了吧。”
桐桐怀疑是老师动用什么关系了,“去研究所挺好的,挂不挂职都没关系的。”
想的轻松!姚院长就说,“小金不在公职单位,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的供应粮怎么解决?”
是的!粮票这个东西……还是必须的!粮食还是供应的。要出门怎么办呢?先带一个月的粮票,然后等家里寄下个月的。要是寄的不及时,只能去买议价粮。
议价粮比供应粮贵的多。
姚时行就说,“我跟老朋友打听过了,在朋城一斤三号大米,按照供应粮购买,一斤一毛四分六。可要是按照议价粮,一斤是两毛九。翻了一番。”你们去那便是创业,具体个什么情况很难说,经济上比别人多花费一倍,真要是有个变故,怎么办?
两个单位任职,你比别人多一分补贴,这就是最后的保障。
姚时行点着表格:“赶紧的,填了。”
桐桐:“……行吧!”其实特区就特在,它的法律条文在最初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像是粮票这个玩意,最先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是这里。一座新城,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几个是有单位的,有几个的粮票粮食能按时的给寄到?
所以,她和四爷压根就没考虑这个问题。但作为师长,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那就这样吧。关键是,大学附带的教育资源好,周围的环境和治安也好。对金镞的成长确实有好处。
填完了,桐桐放下笔,“回头到了地方,我给您寄干海鲜回来。”
还海鲜干呢?先想想过去怎么生活吧。
姚时行就问说,“孩子还好适应,真要是叫老人跟着去,那可真有的受了。”
只带孩子,不带老人。
韩翠娥把孙子揽在怀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