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在鄂城各家医院,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是我们普通人在媒体上看到的感染人数、确诊人数、治愈人数的等这些数字上的变化,更多的变化,来自隔离方式、医疗方式、规章制度的变化,更是病人和医疗人员,在勇气、信心、能力上质的变化。
协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第一“天团”,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工作,都坚持保持着科学、规范的协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鄂城,协合医院的医疗团队,因地制宜的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危重症患者诊治流程、三级查房制度、icu病房小组制、医护人员诊疗规范、安全防护培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等,并通过线上方式,积极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宝贵的“协合经验”。
这些制度,不仅提高了医疗能力,也非常有效的保护了季晴和李昕这些一线工作者,协合医疗团队,除了周洲是早期意外事故轻度感染外,此后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
季晴和李昕的工作,最重要最挑战的就是查房。
本来查房是主治医生的工作,但是在特殊时期,有专业能力的医生都忙不过来,部分查房工作就由季晴和李昕这些年轻的医生来负责。
疫情时期的查房,难度不小。
首先是在清洁办公区,由感染控制人员专门监督大家穿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穿戴齐全,再穿越四道门,跨越三个缓冲区,才能进入污染区的隔离病房,每个缓冲区相对的两道门不能同时打开,防止空气对流。
鄂城冬天天气湿冷,伴随大风和冷雨。
风雨如晦,风雨同舟!
这天晚上,又是风雨天,窗外风声雨声交织,树干在风雨中舞出鬼魅般的影子。
正好轮到季晴和李昕查房,李昕看到树影不由打了个冷颤。
季晴鼓励的拍拍她,李昕笑了笑,捏着拳头来了个“加油”的姿势。她们在清洁区穿好防护服,确认防护到位后。
季晴拿着相关病历和资料,和李昕一前一后进入隔离病房。
季晴他们负责查房的都是轻症病人,第一二个病房的病人情况都比较稳定。
第三个病房的病人本来是轻症,还能跟家人通电话。但是下午的时候氧饱和度突然下降,高流量吸氧和无创呼吸机都不能改善,这个三号床的中年男性病人也成了这片区最重的患者,所以季晴在查房的时候格外留心。
季晴看得很仔细,吸纯氧,饱和度91%,收缩压下降到60mmhg(正常值为100~120 mmhg)。
之前季晴也在重症监护室待过,根据这种情况情况判断,这是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出现循环休克,全身感染引起的循环休克可以在数十分钟内致命,需要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但是这个前提是得开放深静脉通路才能泵入药物。
医院的条件有限,有限的超声机都在另外一个楼的重症病房里,没有超声,就只能靠解剖定位。
想到这里,季晴让李昕迅速到病房前台给值班医生电话,这个病人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等了。
李昕也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去打电话。
过了一会,李昕回来,走的气喘吁吁的,跟季晴说:“这边的值班医生正在给一个刚到的病人插管,情况已经上报给了中心,一会安排能处理的医生过来。”
“插管”这样的小手术季晴是可以做的,但是疫区有规定,为了防止并发及感染,只有一定经验的医生才可以做,季晴她们现在的资历是不能做这样的手术的。
季晴点点头,这种情况他们小医生是不允许处理的,只能等值班医生进来。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3号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好,呼吸不稳有昏迷的先兆……
季晴看着3号病人,捏紧了手心,下了自己做插管的决定:“李昕,准备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