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土地乃国之大事,切不可随意操刀,否则死的就是自己了,这贾似道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久了,还是脑子瓦特了,当年谢方叔也曾向那位上谏过,说要从豪强权势家族手中收归田地,并限制私人所占田地,但后来还是失效了。这些好的膏腴之地,可都是产粮的大地,每年光是收租就有好几百万石粮食,而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好些人啊!再加上打仗,很多百姓逃荒之后,田地都荒废了,实在可惜。等战争结束后,我提议将这些无主之地全分给百姓,这样增加我大宋国库税收,使得国库不空虚!”
“不过贾师臣这一套法子不合适。”吴潜提出了他的看法,毕竟他这些年也经历了朝廷中不少,虽然很多士大夫想要改革,大部分改革者还存有私心,但他们都看出了大宋国内的问题所在。
大宋若要强大,就必须改革,但改革又不能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否则会让国内局势动荡,所以还不如不改革呢。
但赵诵知道眼下赵竑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改革,而且用的就是金钱腐蚀政策,也就是用利益换利益。
比如鼓励经商,但是这税收要比一般人要高不少,且官府每年还要抽解一部分,为的就是限制这些人坐大。
当年的商号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五百多家,遍布海内外,这些都是赵竑的努力。
赵诵想想就觉得赵竑光这么做,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这三十多年的努力总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赵诵将来要做的就是在赵竑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然后继承和发扬光大。
蔡子义与高襄二人则在一旁听着赵诵与吴潜的谈话。
赵诵忽然道:“高襄,我记得你是荆襄人士,家里头可还有父母?”
高襄忽然听赵诵提起,他道:“都死光了,我是义父养大的,我不知道我亲生父母是谁?只知道我姓高!还有一个兄弟叫高士彰,这个殿下知道。”
高士彰赵诵当然知道,他是赵竑手底下的人,他也不知道为何赵竑突然要他注意高襄与高士彰这二人。
赵诵只知道他们都姓高,其他原因他想不明白。
两日后,传信的人来了鄂州,据说是从江西那边永兴县而来,并且加了百里加急。
那传信的将士立马来到府衙,对赵诵道:“是兀良合台……兀良合台死了,阿术……阿术,已在永新县了,那……”
那将士说着忽然一口气不出就晕了过去,赵诵唤了医官之后
才知道这个叫李明的士兵因为连夜送信,实在是太疲惫了就在鄂州府衙堂前就晕倒了。
等李明醒来之后,赵诵便知道江西那边的永兴县发生的事情。
“大理高氏怎会在此战中出现?”赵诵有些迷糊,他越来越发现事情远不止宋史、元史以及野史中记载的那样了,反而朝着多方向发展,不过高家能将兀良合台与阿术交给他,实在出乎意外,虽然最终是为了粮草。
不对,高家,莫非?
赵诵觉得要好好去查查看大理高氏这一族。
文天祥若有所思,接着忽然想到一个关键之处,他平复心情对赵诵道:“殿下,我认为这高泰和分明是想挑弄宋国与蒙古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蒙古就会全力对付宋国,而他大理就可坐收渔翁之利了。”
不过赵诵却觉得高泰和是多此一举了,这忽必烈日后对待兀良合台一家的恩宠,不过参照的方式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模式罢了。兀良合台是蒙哥的臣子,效忠的是蒙哥,所以忽必烈自然也不会为兀良合台与阿术的事情亲自出兵的。当然忽必烈后来还是出兵,只是为了征服中国,入主中原罢了,毕竟草原那边的人不支持忽必烈的那套汉人政策,于是后来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分裂了。
“就且答应了他,先给他粮草,毕竟暂时我想让大理独立,不……是复国!”赵诵忽然觉得自己口误了,接着又说,“高襄,此番你亲自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