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第二十六章 西学东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西学东渐(2 / 3)

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第二批火炮是轻型的,属于是改进版的佛朗机炮,是一种古式后膛榴弹炮,这种炮在基础上,目前已经有一些落后,但是威力仍然是十分可观。

而第三种火炮是中型的,工匠们叫它灭虏炮,这个名字很讨朱由校的欢心。车载中型火炮,净铁打造,管长2尺,重95斤,有5道箍,射1斤铅弹。用灭虏车载行,每车3门。这种火炮本身是崇贞年间被发明的,但现在是被提前的出现。

虽然已经见惯了21世纪的各种炮火轰鸣,但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火炮在自己身旁发射,朱由校不由得十分振奋。

而这一次生产的火枪是步兵式燧发线膛枪(即来复枪),仍然采用前膛装的设计,朱由校曾经与徐光启考虑过后膛枪的事情,但是工匠们实在是做不到,最终只能放弃了(后膛枪在19世纪才出现)。

朱由校非常高兴,希望将这种这些武器大规模列装,尽快普及,改变明军现武器混乱的场面。

“陛下,不可。”

这一声喊叫很是突兀,让大家的目光都聚集了起来。朱由校的目光顺着声源捕捉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穿着青色的官服,很明显级别很低。

他旁边的几个前辈显然是吓了一跳,用眼神示意他,但他也没有理会,反而是走上前来,说道。

“圣上万万不可,这线膛枪缺陷很大,不易大规模制造。

线膛枪其枪口并不像滑膛枪那样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分为“阴线”和“阳线”的圆形齿轮。也就是说,线膛枪所用的弹丸,实则都要比实际口径稍大一点。

如此一来,士兵在通过枪口装填弹药之时,往往要比滑膛枪更为费劲,而且还得不停的用送弹棍反复敲击弹丸,否则就有可能将弹丸送不到枪管底部。

装填速度慢还是其一,在来回的敲击之下,铅弹势必就会形变,甚至直接卡到膛线的凹槽当中,这就有了“炸膛”的风险。”

这段话并没有多长,但那年轻文说完后,却是满脸的汗水。朱由校听到这个问题,表情也是十分的严肃,但他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对此并不了解。“徐爱卿,他说的可是实话。”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朱由校不由得有些无奈,想不到费了如此功夫,竟是弄了一个花而不实的东西。

“嗯,他是个人才。徐爱卿,要多多留意。既然如此,那火枪还是先大规模生产滑膛燧发枪吧,今早将火绳枪以及其他的东西替代下来。线膛枪也不要放下,多做些实验,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朱由校也就失了性质,没有再继续参观,只是与徐光启交谈起来。

两人来到了徐光启的房间,朱由校被一堆书籍所吸引。《武备志》、《神器谱》、《武备要略》、《城守筹略》、《海防图论》等等,这些都是记载武装以及训练方法的军事图书,在明末本身印刷量就不是很大,清代又全部成了禁书,甚至被有组织有计划的烧毁。能流传于世的甚少,所以有前世的他只是听过,而从未见过。

所以他对其中内容不由得有些好奇,在与徐光启谈话的同时也将那些书翻开看得起来。

徐光启还在讨论目前明朝的军事状况。“兵非素练不可用,非足饷不为用。然召募佥派乌合之众,既无死敌之心,坐縻赡家月粮,尺籍有兵,战阵无兵,亦奚用此?惟有团练土著之兵,不烦更戍之劳,又免安家之费……兵饷取给于屯,最为上策,屯守兼而兵农斯济矣,遇警则合力捍圉,宁静则尽心屯种。”

朱由校对此深以为然,即使是有了好的武器。人不行,那也是打不了仗。

他一边翻着《城守筹备》,一边听徐光启说。突然愣了一下,猛抬头向光启问到。“这是西式棱堡?”

徐光启也没想到,朱由校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也试用了一下,最后看像了他指的那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