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门参与战斗了,其余的在那些冰面的大坑面前,是没可能运过去了。
“所有坦克全部开往江堤!!”
略一思考,他下达了此时最正确的命令。
随着他的命令,刚刚赶到“依兹别斯克”的两个装甲团的坦克全部冒着浓烟,赶奔江岸,等待炮击的结束,好越过江面。
山顶,先遣军东阳忙碌着,在不断的转换阵地,清理远处的马克沁的同时,也在构筑山炮阵地。
不过,为了避免对面的火炮将阵地摧毁,他们选择了在山顶后侧用双城的办法,将树木伐断,在两三米高的树桩上搭建平台,用来安置这些火炮。这样。虽然因仰角的关系,射程受到了限制,但他们只需要五千米以内的射程足够。
虎头的战斗在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后,暂时停住了,但炮击依旧没断,只是俄军不在进攻。准备更猛烈的炮火支援而已。
侦查营此时已经绕到了大战的附近,一名先遣军战士透过望远镜清晰的看到了远处俄军在江岸上的不止,随之,电文飞向了天空。
“他们用坦克当大炮用?”
邢远接到电文愣了愣。他下令山顶的迫击炮放弃轰击江岸目标,按着刚接到的坐标,炮轰坦克看看效果。
十几分钟后,移动到那个方向,靠近最边缘的坦克那里的迫击炮就轰鸣了起来。
侦查员看着一团团在坦克后十几米,二十几米爆炸的火光。明码呼叫,指明坐标。
但,再次落下的炮弹没有几枚落到坦克上的,大多还是落在了坦克后面,要不就被江岸挡住了。
“吗的!”
山顶的炮兵连长一把将棉帽子摔在了雪地上。
坦克所在的斜坡要不是迫击炮落下的角度勉强可以够到,其他的炮因为抛物线的关系,仰角的关系,根本就打不到坦克。可迫击炮的口径太小。又不具备穿甲的能力,对付苏俄的坦克远没有射速快的75高炮有效果。别看口径差不多。
很快,邢远接到了汇报,他不用考虑也知龗道,运到山顶对付对方火炮的那三十门野炮和山炮已经没用了,根本打不到坦克。他干脆下令,让所有炮放弃攻击坦克。将前沿五百米外作为封锁的要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炮弹换大鼻子的生命。
他哪里知龗道,这边大口径封锁江面的炮击刚刚结束,二三百辆坦克冒着浓烟就漫过了江堤。轰隆隆的直奔江岸而来。后面跟着无数的马爬犁,在弹坑间来回穿梭,将炮弹和补给晕了过来。
大鼻子学乖了,为了避免再次遭到炮击,他们运送物资的部队只持续了五分钟,剩余的部队按兵不动,带着物资,在已经被炸废的掩体附近等待命令,预备第二波运送。
苏俄进攻猛烈的电文在这时也传到了董库那里,他听到对方居然用坦克利用江岸的斜坡做阵地,也感到头疼。
这样的地形大口径的火炮很难直接击中坦克,单靠冲击波,对付二十几吨的t型坦克显然不现实。
他皱着眉头苦思了下,下令让密山和鸡西的新兵向大河镇进发,预计总人数超过五万。他知道,这样一来,他只有被迫进入打消耗战,解决不了坦克,只有让苏俄军队靠近要塞,进行绞杀。如此一来,士兵的战损就损也肯定也少不了,毕竟敌人的枪不是烧火棍。
同时,一支三十人的飞虎队员急速的赶奔大河镇,撵上这两支新兵的队伍,到大河镇将那里所有的迫击炮和掷弹筒集中到虎林,用于绞杀敌人。
这些他也必须尽快消耗,他的工业园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量,掷弹筒以后就是废物,这时候不消耗掉,也是要增加处理的麻烦。
至于迫击炮,也即将逝去作用,相信等哈尔滨的这些犹太科学家解决的洞里助燃的问题,就可以生产真正的火箭炮了。到那时,肩扛式的火箭炮将取代掷弹筒和迫击炮。
这些新兵暂时还无法投入战场,但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