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道,“士绅富户家族和宗族在地方,势力巨大,而且威望很高,其下更是有佃户、长工、短工等不少,一呼百应,影响巨大,宗族容易发展成与朝廷官府对抗的地方势力,尤其是未被兵祸肆虐涂炭的南方乡里。南方农村的一些宗族对内团结、对外具有攻击性与扩张性,一旦朝廷政策与宗族、家族利益不符,相关势力就会採取行动来抗衡朝廷官府。”
“如此情况,剿饷加派专征不成,正税也恐难以征收。江南南方之地乃我大明当今最主要的税赋地源,一旦因朝廷政策而发生乱事,后果不堪设想,朝廷征不上税赋,到时候,边关兵将无饷、官府衙门官吏无俸,则天下大乱,朝局更坏。”
“考虑到有一定概率会发生此事,臣与户部大司徒等人两部相商的时候,不得不谨慎行事,均输征派,大家平等而征,以免给人以口实,挑起事端,祸乱地方。”
崇祯皇帝也是知道一些江南之地的情况的,对江南士绅富户的势力心有戚戚,对杨嗣昌的这番话深有同感,不由自主的点头表示同意。
观点同意,但崇祯皇帝还想听听是否有解决方法,在他心中,他也知道加征剿饷对一些贫苦百姓的负担有雪上加霜的害处,甚至是一根稻草压死百姓。
但他无奈。
这时,周大虎上前再次出列说道,“皇上,刚才大司马和大司徒二人担心有理,所虑之事也有可能发生,但臣以为这些顾虑不是不能解决。专征士绅富户剿饷利大于弊,不够之数再想其他方法。”
“各位大臣同僚,皇上,我大明对士绅优待有加,养士二百余年,今之品官及有荫子孙,当户差役例皆免之,何其优也!现在国家有难,在其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出一份钱力,理所应当。我大明对富户也是以宽待之,国家有难,理应他们出一些钱粮。要知道天下兵荒马乱,对士绅和富户更有威胁。”
“臣在此表明态度,愿出兵一万精锐跟随户部官员南下江南,但有士绅富户心存不二之心,剿灭就是了。”
“臣在这里还要再说一些,我朝后期对朝廷勋贵是太过放纵,抑强扶弱做的太差。臣所说的勋贵,包括皇室成员、诸王、公主、勋戚和取得生员、举人、进士等身份的官员以及乡绅地主。朝廷应当抑强扶弱、赈济贫乏。我朝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宗室诸王、勋戚、太监也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大片土地,这就使得全国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再加上繁重的税赋、徭役和天灾人祸,民变发生和流贼扩大,是必然的。”
“臣请命,全国各家藩王每王出资根据富裕程度,缴令出资数万两到十万两不等,勋贵五代以上者,每户出资一万两,三代以上三千两,臣作为伯爵,愿将皇上赐予的田庄收入归于朝廷,俸禄停发,直到我大明诛暴伐乱、天下太平,江山安宁为止。”
“嘶……”
大殿之中,一干国之重臣,听到此话,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狠!”
对自己狠,对这些勋贵更狠。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殿中大臣齐刷刷的看向了周大虎。
上位而坐崇祯皇帝也是张大了嘴,有些不可思议。他心中很是欣慰,不亏是自己看重而提拔的大将。
心中虽然欣慰,这些提议他心里很赞成,但却不敢立即答应,还要再和大臣们再三权衡利弊后再说。
大国治理如烹小鲜,丝毫急不得,更忌没有准备的大动大立,突然地一反常例。
何况现在内忧外患,一动而牵发全身,说不好,就是一场祸事,给动荡的天下局势火上浇油。
崇祯皇帝按捺住心中悸动的心绪,缓声说道,“此事还要再议,周爱卿忠勇为国,现在又体恤朝廷,忠心可嘉,着有司对接办理,将此事迹明发公布于天下,表彰其为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