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麻烦的是,在最后出关回归的时候,有整整超过六千满蒙勇士被明军全歼,没有逃回一个人。
这等惊天大事,可是自他父汗开始,从来没有的重大的军事损失。
大清新建,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民心期待也是正高,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将会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如果消息全部都公开,这次证明过程中,大清有近万人战死,将会发生什么?
万家哭嚎,人心震荡,更会使依附自己的外藩蒙古各部,开始离心离德,汉军旗也会三心二意起来。
可是,只能包住火吗?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军回归,亲人相见,一切都会知道。
捂不住的。
现在他皇太极只想把事情消息往后再拖一拖,了解情况后,再出一些对策,将不利的事情,将影响和人心浮动减小到最小。
皇太极看向走向自己方向的阿济格等一干人。
几人走到皇太极跟前,脸色沉重,带着一丝羞愧之色,齐齐跪在皇太极面前,正准备请罪,却突然被皇太极打断道:“诸位幸苦,此次征战南朝诸位劳苦功高,一路奔波回来,本汗一切都看在眼里,有事回宫再讲。”
阿济格突然警醒,抬头看了看四周迎接的诸位王公大臣,明白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赶紧回应道:“臣弟遵旨。”
皇太极压着性子,又强颜欢笑的接见了一些征战的将领后,又下旨赏给了将士们一些酒肉、绫罗绸缎、金银币后,便早早的回转回宫了。
天快黑的时候,阿济格、阿巴泰、超品公杨古利三人来到了清宁宫向皇太极请罪。
清宁宫中。
皇太极脸色阴沉的看着跪在他面前的三人。
沉默半天后,皇太极看着手中的人员伤亡报告,怒气勃发,严声斥道:“此次证明,朕多次对你们叮嘱,行军打仗要谨慎,你们这是把我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了吗?整整伤亡了近万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新立的大清,近万人死亡,这些还都是老兵战兵,堪称精锐之师,已经占了大清的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这可并不是一件小事。
严格地说,对于人口稀小的大清来讲,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他皇太极怎能不生气?怎能无动于衷?
但随后听了三人的详细汇报后,心中的怒气反而是下去了。
他摆摆手让三人退下后,独自一人静静的思考问题,不让人过来打搅他。
听了刚才三人的汇报,他心中反而平静了。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了明军取胜的原因,更是知道了明军取胜,全是因了一个人。
就是他一者关注的那个周大虎。
大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出一名妖孽般的人物,也是正常,在他看来并不意外。
大明有很多的人才,这些人都是人之龙凤,只是明廷气数已尽,皇帝昏聩无能,大臣们个个党争不断,自私自利,门户之见严重,有再多的人才,也出不来。
只是他没有想到对方成长的这么快,明廷也将其提拔了上来,还担任了要职。
现在,清军吃了大亏,全是因为这个周大虎和其所领的军队有关。
但是,他知道了这个结论后,心中却是放下心来。
大明那么广大,人口那么众多,现在靠一名将领一支精锐支撑作战,又能发挥出多大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
大明的文武制度他很是了解,想做事的人很多,但是挑刺的人更多。不光如此,大明的那一套制衡的官僚体系,平时不显,但在如今兵荒马乱的时期,却是成为了一些忠孝报国、敢于勇于任事的官员的最大阻力和强大的掣肘。
尤其是大明的武将,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文官指挥、宦官监督,几乎就是一把刀子而已。且兵权分散,互不隶属,互相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