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以后。
印有何娇娇名字的第一本书籍,就全国各地发行了。
是那本与文弘方父亲合译的外文译作,译名是文眷留下的,叫《风雨飘摇》。
有了文眷的名字,这本书刚一上市,就受到了各大高校学子与老师们的欢迎。
特别是文学系的人走在校园里面,哪个怀里没抱着一本《风雨飘摇》,都算在潮流中掉队的一员了。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未曾注意到写着文眷后面的那个名字。
而注意到何娇娇这个名字的人,也没谁是抱着看好她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的。
当人们得知这本书并非完全由文眷翻译的时候,心中不免会有失望之情。
但谁都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自心底期望书中由文眷翻译的部分能够更多一些,少一些之后译者翻译的部分。
有许多人都抱着审查的态度,等着看到书中翻译风格转变的节点。
可直到他们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他们自以为的转折处。
因此有不少学者开始质疑,这个叫何娇娇的人,究竟有没有参与过《风雨飘摇》的翻译。
文弘方的信箱都快要被这些人的来信给塞满了。
他看到这些信件以后,将自己父亲留下的手稿与敖锦的手稿拍照比对,然后放在了文学领域发行量最多的报刊上公证。
经此一事之后。
尽管文学界里还有残留着一些质疑声,但大家更多的,是对于何娇娇这位译者的好奇。
这个名字从前没出现过,可它的大众程度也不像哪位翻译家会使用的笔名。
敖锦人虽然还在消息闭塞的村子里,但团子却能替她观测到文学界里的舆论内容。
从何娇娇的名字引起热议开始。
她就知道,这是出版自己那本书籍的最好时机。
书籍发行的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了,文弘方也已经将成稿校对完毕,在他真准备联系敖锦的时候,却先接到了敖锦的电话。
他在电话里好奇地问:“你这是算得准,还是消息比我更灵通?”
“我正想通知你,你就把电话打过来了。”
“你就当我是算好了吧。”
敖锦笑着回道。
这本书的销售速度,比敖锦跟文弘方预计的还要快一些。
在人们对何娇娇极度的好奇中,大家都想知道她到底能写出什么样的一本书,即便只是为了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也值得花上这么一份钱了。
这本书叫《破刃》。
有不少人在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都以为它会是一本武侠故事。
可实际上,《破刃》描写的是由武林中一起悬案引发的探案故事,书里的情节环环相扣,让读者很容易代入主角的视线,卷入一桩桩令人惊奇的案件当中。
敖锦在每一章里都留够了悬念,在吊起读者兴趣的同时,又让他们不停地思索,去追寻藏在背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初次发行的这部分书稿,还没有写到最终结局的部分。
因此当大多数人看到这本书的末尾时,《破刃》的热度也被众人的讨论推向了高潮,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怀疑的对象,并且为此与其他读者们争论不休。
这就是敖锦想达到的效果了。
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何娇娇这个名字人尽皆知,再去转换著作风格,让何娇娇这个名字能够在文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只是敖锦的目标达成了,文弘方却又因此而遭殃了。
那些期待着后文的读者们,找不到《破刃》的作者,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往他信箱里送催稿信了。
但这书稿又不是文弘方自己写的。
敖锦不给他稿子,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