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了一下调皮捣蛋的宝宝,让他安静一下,不要打扰他和多多的休息。
坐在沙发上,李向阳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电脑,翻看李敬文和杨昌茂等人发来的信息。
其中一条质疑“汉芯”造价的信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进,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92年赴美留学,1994年、1997年先后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1998年1月获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学位。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检测方面的研究,他曾在美国IBM、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等职,主持系统芯片开发等工作。2001年,陈进被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吸引,回到了祖国。
二十年前,在那个连大学生都十分少见的年代里,陈进这样的海龟一回国,就受到了相关单位的重视。2001年,陈进刚回归,就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且成为了芯片研发部主任和“汉芯”计划的总设计师。
陈进当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研发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四年之约,第一年,第二年卧薪尝胆,第三年一鸣惊人,第四年则海纳百川,鹏程万里。让国内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陈进仅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了“汉芯一号”。
2003年2月16日,“汉芯一号”的发布会场面可以说是非常宏大,SH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亲自主持,信产部科技司司长、SH市副市长、上海科委、教委负责人悉数到场。
在发布会上,由邹士昌、许居衍等知名院士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严晓浪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作出了一致评定:上海“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时“汉芯一号”给出的定义是: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
“汉芯一号”研制成功的消息发出后,可以说是举国震惊,尤其是当时专家组给出定论,说汉芯一号超过同期英特尔的产品后,更是让人们十分意外。这款芯片顿时成为了全国的骄傲,负责这款芯片研制计划的负责人陈进也被国内各大媒体称之为“民族英雄”。
陈进的人生在此时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被上海交大聘为“长江学者”,还担任微电子学院的院长,成立了汉芯有限公司,拿着国家高额的科研经费,继续研究着芯片。
当然,也有少数人提出了质疑,“芯片研究当真这么容易吗?”
“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让中国芯片从一片空白变成领先国际吗?”
“英特尔走到这一步用了40年,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弯道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