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相安无事(3 / 5)

这年的夏天会时不时的下点雨,时间虽然不长,但至少让干旱了两三年的土地喝饱了。

因为土地状况好转,下半年生产队的产出也有了好转,所以老支书才会在开会的时候跟社员们那么说。

其实这几年除了刘永安家里娶媳妇儿嫁闺女,其他人家都没有办过喜事。不少有闺女的人家想把闺女嫁出去,除了能得笔彩礼钱,还能省口人的粮食。

可之前几年,根本没有人家敢娶媳妇儿,娶不起,也养不起。因为同龄人之间都一样,大家也没什么特殊感觉。

现在老支书说到这个问题了。有些人家就行动起来了,现在行动,彩礼钱还能少一点。过段时间,可能彩礼就要涨价了。

一时间,整个公社里最忙碌的人就是媒婆了。

甚至还有人跑到严家,不只是给严硕鸿说亲,还要给严秀芳说亲。

严硕鸿那边给家里回了信,说婚事不用家里安排,他会自己找,让家里人不要着急。

既然严硕鸿那边不需要,严母就和媒人说清楚了。可上门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都是奔着严秀芳来的。严母挑选得特别仔细。

管彤真心觉得太早了,严秀芳现在才十四周岁。但这里的风俗是下半年出生的人虚两岁,严秀芳正好是下半年出生的,那她虚岁就成了十六岁。

这年龄在农村是真不小了。管彤想说结婚证要十八周岁才能领的,你就是虚上十岁,实际也不够领结婚证的年龄呀。

但农村很少领结婚证,都是办了酒席就算结婚了,像管彤和严硕明这样,非要领了结婚证再圆房的还真是独一份。

严母的意思是先挑着,有合适的就先定亲,其他的什么领证呀,彩礼呀都可以慢慢谈。毕竟他们家不会狮子大张口要高额彩礼。

只要对方人好,必然会尊重女方家的意见的。到时候再提出领结婚证的事情,应该都能答应。

严家之所以对结婚证这么执着,是因为之前严父的妹妹就吃了没有结婚证的亏,跟了一个男人三个月,等了十几年,等回来的却是男人拖家带口的衣锦还乡。

她因为没有结婚证而什么都没有,当晚被赶出来,她就投湖自尽了。也是因为这样,严父的父母在心疼愧疚之下相继生病去世,才让严家的生活一度陷入困窘,子女相继辍学。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严母对于严秀芳的婚事势必要严格把关。有她觉得不错的人选,她就自己托人明面上打听,再让严硕明悄悄去人家生产队打听这家人的为人。

有了这两遍排查,还真有一些名不副实的人家。不是不想在自己生产队里找,但适龄的小伙子的沾亲带故的,剩下几个不带血缘的,严母自己就没有瞧得上眼的。不是成分不好,就是人品不行。

为了严秀芳找婆家的事儿,严硕明可以说是快把整个公社跑遍了。最后真找了两家不错的。

最近因为旱情缓解,地里产出上涨,黑市上查得比前几年严格多了,尤其是年底。

各方面检查巡逻的人都出来了,本来管彤和严硕明还想在年底再出一批货的,一看这种情况,果断放弃了,还是安全第一。

既然不去黑市出货了,又到了猫冬的季节。严硕明除了给严秀芳打听找婆家的事情,就是接送严硕俊上下学,俨然一副五好哥哥的样子。

年景好了,也有了时间。小俩口也把生孩子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主要是严母先提的,俩人也觉的是时候要个孩子了。

毕竟管彤说了,她要四个孩子。最好两男两女,这样两两之间都有个玩伴。以后长大了,彼此也有说知心话的人。

等到她和严硕明都不在了,兄妹姐弟之间也都可以相互开解,彼此支持。

几个孩子的年龄差距还不能太大,不然会有代沟。这样一来,俩人初步约定过完年就要孩子。

管彤深受现代教育影响,觉得要孩子前要先好好备孕。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