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明末自由行> 第 685 章 第683章.大明的财政危机。(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85 章 第683章.大明的财政危机。(一)(2 / 4)

的粗盐还要便宜,只有我们大明的一成。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大明盐场提供的,襄阳自己产盐,他们根本不需要我们大明来提供。另外,即便是我们大明的内地,盐的销售也在下降,这一部盐引的份额也在往下掉。因为我们增加了盐引的份额,现在盐商们的利润都很薄,如果要继续维持原来的盐引销售数量,他们都吃不住劲了。就这样几头下来,我们大明今年的盐务损失很大!”

这时候张国维插了一句:“皇上你还记得吗?当初洪承畴曾经说过,襄阳实际上在海上有很大的力量,就连郑芝龙的势力都是被他们给灭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们来盐的渠道就多了。盐本来就不贵,是因为我们朝廷专营之后,才把盐的价格抬上去了!”

“历朝历代不是都这么做的吗?他们这是走私!”

李侍问回答:“皇上,可以这么认为,但他们也可以否认!因为现在襄阳做的还很克制,他们只提供自己地盘上的百姓,并且他们的盐是控制,不让盐流入我们大明的地盘。如果把他们惹毛了,他们直接向我们大明腹地倾销。就凭他们的那个价格,我们大明的盐务要彻底崩溃,大明朝廷也会维持不下去。可恨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左良玉这个贼子,现在他倒好两腿一蹬,没他什么事了,可这一个烂摊子要让我们来收拾!”

“难道襄阳就不想在盐这一块上收银子?他们难道不缺钱?”

“皇上,你想想看,大明日月同辉商行不过是他们漏出来的一点点,大明日月同辉商行就赚的盆满钵满,他们绝大部分的贸易都在海外,一年要赚多少银子?那可都是海量的!每年少说也有几千万。按照洪承畴当初说的,就连在他们那些作坊里做工的女工,每个月都有二两银子,每亩地的粮食产量又高,家家户户都是富裕。物价又那么低,他们这么做是国强民富。也就是说不光是襄阳朝廷有钱,就连百姓都富裕,这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李侍问突然想起一件事:“皇上是,襄阳现在开始自己铸造银子了!”

李侍问边说边从自己身上掏出一个银币:“皇上你看这是他们自己铸的银币!”

崇祯拿到手里一看,乍一看觉得非常的精美。银币的周围滚了花边,花边非常的细致,就连每一个锯齿都清清楚楚,摸上去手感非常的好。正面是一个五角星,下面标注中华两个字,再下面是中华军铸造局监制;银币的反面上面是两个大字“一两”,下面是一串符号,1641,崇祯不懂阿拉伯数字,所以他没看懂,再下面是一行小字:“限中华军地区流通,不允许分割”!

崇祯颠了颠问:“这银币的成色怎么样?”

“回禀皇上,臣让工部的人验过了,每枚银币的成色都在9成9以,重量是九两五钱!”

“这么说这些银币的成色不足?”

李侍问摇了摇头:“皇上,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除了大宗货品之外,流通的都是碎银杂银,成色很乱,商家收了银子之后,先要验成色,再要称分量,多余的还要用剪子剪掉,非常麻烦,而且银子越剪越碎。再说商家验银子成色的方法也很粗糙,即便是我们的官银,实际成色也达不到9成9,这中间做手脚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铸造局属于工部在管,这中间也有漏洞。好在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铸造银子了,襄阳这个方法非常简单,100两银子就可以摞在一起,用纸卷起来,一目了然,不像我们大明市场上流通的银子,大家都有些糊里糊涂,这种银币一目了然!”

“既然不能分割,那么小生意怎么办?”

李侍问又掏出了一把硬币,大大小小亮晶晶的:“皇上,他们又铸了这种叫毫子,最小的只有一毫,还有两毫、五毫的十毫的,最小的单位是1毫,这样就可以满足流通了。而且也不需要剪,这东西非常的硬,不知道用什么材料铸的。工部的人把它放在王水里它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