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对襄阳的认识不是一般的深,就凭他们对清军对中原百姓烧杀抢掠这种仇恨是刻骨的。他也相信襄阳不屑于对大明出手,不然的话,崇祯早就成了阶下囚了。那个欧阳姑娘是个神人,她的预言从没有落空过。两年多前她曾经说过,大明和大清最多只能蹦跶5年。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虽然还没有最终结果,但是大明和大清的颓势早就一目了然了。如今的清朝只不过比大明稍微强那么一点,他闹得越凶,完蛋的也越快!当初欧阳姑娘判定祖大寿三年之内必反,说这句话的时候谁都不相信。如今巧了,祖大寿叛清的时间不多不少正好三年差一点。当初欧阳姑娘临别的时候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和表情洪承畴至今还历历在目:谁要是敢投奔异族,哪怕是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们也会把他缉拿归案!这句话就是直接对自己说的。当初自己对这句话听得莫名其妙,现在应验来了,不偏不倚自己正好落到了清军的手里。如果自己投清,接下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最多两年多的时间,大清朝完蛋,自己也会跟着完蛋,而且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想到这里洪承畴不觉得出了一身冷汗。这他妈命运太能捉弄人了,这么小概率的事情也会让自己遇上!
洪承畴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拖,他不想死也不想投降。对于古代的人很难用信仰这个词,忠君报国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因为你所需要付出的远远要大于君王给你的,大家都在尽人事听天命。他也清楚要拖两年多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多尔衮对自己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洪承畴现在只能是拖一天是一天。
来劝降的人来了一泼又一泼,来的都是汉人。洪承畴听不懂满语,满人即便是懂汉语,也不会前来自讨无趣。只不过来劝说的人层次都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是武人,说出来的话无非就是高官厚禄加女人,对这些俗人俗物再加上这些俗套路洪承畴是百毒不侵。只不过他并不不耐烦,他希望来劝的人层次越低越好,这样时间就能够拖得久一些,万一明天真的是多尔衮亲自上门,那么大家就只能图穷匕见刺刀见红了!
洪承畴在回绝,但是他回绝得很委婉,根本挑不起对方的一点火气,总让人留下一丝希望,但也仅仅是希望。让人觉得就只差这最后一步了,可是这一步永远也到不了。这也算是中国文化的底蕴,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办法,骂个人都不会带个脏字,更何况这种你情我愿的事。
多尔衮很有耐心,他不急!只是不断的遣人去招降,最后甚至派上了尚可喜和孔有德。这两人也算是大清封的汉人亲王,身份地位都不一般。这两人也拎得清,他们这顶亲王的帽子是皇太极给的,可如今大清的形势基本上已经明了了,属于皇太极的时代,马上就要结束了。睿亲王多尔衮的势头如今正是如日中天,风头无限!让你们去劝洪承畴这是给你们投献的机会,两人哪有不卖力之理,赶紧屁颠屁颠的来了。可惜的是这两个亲王,一个是军头出身,一个是矿工出身,肚子里哪有多少货?一开口就露馅了,说出来的都是粗话,比之前劝降的几个人都不,。被洪承畴三言两语就说的哑口无言。
说心里话,这两个汉人亲王在大清朝的地位并不高,一直是被满洲贵族踩在脚底下。皇太极是千金买马,这才把这两人弄到了这个位置上。这两人还想在洪承畴面前显摆显摆,被洪承畴一顿数落,早就颜面扫地了,只能落荒而走。
多尔衮不着急,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人也不着急,负责招降洪承畴的官员就急得不得了。他也是个汉人,别看睿亲王表面上是一副温良恭俭让的样子,可他实际上就是个杀神。已经10多天过去了,丝毫没有进展,说不定多尔衮心已经对自己动起了杀心。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了多尔衮的府邸。
“睿王爷,这洪承畴软硬不吃,小的按照你的意思已经用尽了方法,好吃好喝的供着,又不能对他用强,这么下去哪里是个头啊?你给小的指条路,该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