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祖大寿的身上。许多事情都是相互牵连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起因却是有喻梅萍的份,喻梅萍这个小翅膀扇了一扇,居然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也翻起了巨浪!
说起来起因的源头很简单,也很微小。那就是在当初签订休战协定的时候,洪承畴提出要向襄阳购买粮食,在牵涉到定价时,大明方面质疑了喻梅萍提供的粮食价格行情。于是对洪承畴便举了几个实时的例子,其中就提到了祖大寿向清廷走私粮食一事,这个知道的范围很小,可偏偏入了洪承畴的耳朵。
本来祖大寿偷卖粮食给清朝的事情,即便是喻梅萍揭露出来了,也是无凭无据襄阳一家之说,聪明的人还会想到你是在栽桩。可偏偏喻梅萍还举例了大同边关被袭击一事,这就做不了假。洪承畴回去一查确认了事情就查清了。连带着兵部向辽东运输粮食的时间和数量都对的上号。这就有了洪承畴向崇祯提议,整顿九边的官军,整顿九边当然也包括关宁防线在内。
早在崇祯元年,那一次清军第1次入关抢劫。由于袁崇焕的盲目自信决策失误,被清军绕过关宁防线进入了大明的腹地,清军在北京的周边与大明的军队发生了交战,祖大寿带领的辽东军队也参战了。结果当然是明军惨败,祖大寿逃离了战场,直接回到了辽东。
事后崇祯为了追责,直接杀了蓟辽总督袁崇焕,祖大寿知道崇祯也一定不会放过他,从此他一直在辽东一步也没有踏入过北京城,他与大明朝廷的隔阂早就存在了,只不过他在辽东崇祯对他也没有办法。更何况辽东是一个战略要地,大明朝廷不光不能动祖大寿,还要花大量的银子养着他。整个大明勒紧了裤腰带供他在辽东挥霍,目的就是要安抚住祖大寿!
祖大寿说白了就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他的眼界并不高,也没什么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土军阀。这些年来大明的银子不光是养肥了他,而且还养成了一个辽东军事集团。这个集团游离于大明朝廷之外,他对崇祯的旨意和兵部的任何文书,都是听宣不听调,我行我素!
早在崇祯四年,祖大寿已经在大凌河一战中向皇太极投降过一次了,他的大部分亲人也跟着祖大寿投降了大清。祖大寿有一种中国农民式的狡猾,投降后他向皇太极谏言,锦州城里都是我的人,你把我放回去,我就把锦州城献给大清。后来皇太极真的把他放了回来,结果祖大寿食言了。祖大寿是狡猾的,他知道现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清朝,自己就是大清的一条狗,大清朝廷也不会给他多少银子,他也不会有好的前途,只能是作为炮灰。相比较下他活在锦州多滋润,只要自己开口,朝廷总是会紧着他。于是这些年来他开始蛇鼠两端,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心中很清楚,有奶便是娘!
事情到了去年发生了变化,自从洪承畴开始整顿九边军务之后,虽然洪承畴没有对关宁防线下重手,但是祖大寿已经感受到了压力。首先,大同总兵王朴被诛,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王朴的罪名是通敌,祖大寿颠颠分量自己早就够得上了;其次,朝廷把拨给辽东的军饷开始按实际人头发放,挤掉了吃空饷的水分。而最最重要的是,分拨给辽东的军饷通过辽东巡抚直接发放到各个军头的手中,祖大寿只能拿到自己手中的那一份,其余军队的军饷他染指不上了。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军头克扣下来的军饷银子也落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而祖大寿自己的祖家军他是不能克扣的,不然就没有战斗力。这么一来,祖大寿的腰包就瘪了下去。如果这样的军饷发放方法成了一个惯例,祖大寿就不可能再捞到多余的银子了,粮食的发放也是如此,于是祖大寿就吃不住了。
祖大寿虽然人在辽东,但是对大明内部的形势还是很了解的。这些年来大明的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即便是现在这样的日子,他也知道也不会长久了,必须要考虑退路了!
退路在哪里?只有一条,那就是投清。他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