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明末自由行> 第 166 章 第164章,开启制造模式,(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6 章 第164章,开启制造模式,(中)(1 / 4)

至于选择何种枪支,喻梅萍心中已有定论,她不想再从火绳枪开始,亦步亦趋的慢吞吞跟着世界潮流,因为那是要死人的。那样的战场,必然非常惨烈,那样做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人的耐久力是可以练出来的,而某些爆发力是天生的,面对像猩猩一样的蒙古人,满洲人,短兵相接,单兵对抗是非常不明智的。既然基础工业的雏形已经有了,基础化工也在慢慢的开始,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单独要素,但它融入在三要素中间,提升工业基础的目的就是能够制造更先进的武器,来碾压原始的野蛮的生产力,非接触战斗是她当时跟房启成说的,喻梅萍也准备这样做的。

早在浇筑特种钢模具时,喻梅萍特意关照王革命要制作几根直径6.4毫米的模心,这是她准备要拉拔无缝钢管用的,既然选择了6.4毫米直径,喻梅萍的设计指向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仿造臭名昭著的38大盖。许多人对38式□□都是说的一无是处,什么贯通伤啊,射速慢啊等等,仿佛就是一根烧火棍。其实喻梅萍做了大量的对比后,发现38□□对自己最合适,当时的日本人研制这一款武器是有他道理的。理由有不少,首先说说枪弹,□□的枪弹直径,一般是6.5毫米和7.92毫米,后世的微冲不算,那太先进了。别看只差了1点多的毫米,两者之间的重量和体积却差了1.5倍,38□□是6.5毫米子弹直径的,标准的日军单兵装备,每个士兵身上携带有三个子弹盒,前面一左一右各一个,各容30发子弹,腰后一个子弹盒,是60发,如果再加上□□弹仓里的5发,总共携带有125发子弹,足以支撑2~3场中等规模的战斗,而同样的容积,7.92毫米的子弹只能携带80发;再说贯通伤,意思是子弹从前面进去,从后面出来不留在体内,那是因为38□□的子弹射速高,射程远,贯通伤只有在没有遇到大动脉内脏器管和人的脑袋等重要的部位才能保证不会致命,但是中弹以后今天不死,不保证明天或者到下个月的今天不死,满族人的治病方式,是靠萨满来跳大神解决的,遇到了这种事情能不能够康复只有天晓得,但是至少保证中弹的人在战场上失去了战斗力;38□□加上刺刀长度达166.3厘米,即便是短兵相击,也不惧对方,何况是士兵枪膛里还有子弹,打不过扣一下扳机就解决问题了;古代的火绳枪兵,是没有卧倒射击这一规矩的,因为子弹要从枪口里塞进去,还要加上通条,个子矮的人脚都要踮起来,那可是弓箭的好目标,可38枪是后装子弹,即便弹舱里面子弹打光了,压弹的过程也可以卧着,完全可以躲在战壕里不受伤害,如果配上一顶钢盔,各种防身的铁甲都不需要,这就大大减轻了士兵的负重;一支38□□,加上刺刀只有8斤2两,而一支火铳,因为怕炸膛,枪管都做的又粗又重,没有几十斤是出不来的,许多火绳枪兵打仗的时候前面还要带个支架,否则无法保证枪的稳定;还有一点很重要,38枪的配件制作非常简单,除了木把都是钢制的是的,没有塑料,也没有冷轧不锈钢板做冲件,工艺上要简化不少;至于射速慢的问题,这不是目前能解决的,喻梅萍即便能出图纸,制作出来的公差也太大,1/10毫米的精确度完全满足不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制作出来的连发枪,子弹往往容易卡壳,还不如单发的。

当然如果真要把这种枪造出来,即便按照眼前这个进度,喻梅萍估计也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火药的问题还没见踪影,所有的设备还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子弹壳的冲压需要铜,现在远远不够。还有一个最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标准化,如果集合谷里所有的工匠,进行大协作大攻关,喻梅萍相信两个月就能搞出一把样枪,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如果造出第2把第3把,只要少微略有误差,相互的零件就不通用,子弹也不通用,这就回到了老路,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东西要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